【创新设计】-学年高中语文《老子》五章活页分层训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常有,欲以观其徼徼:边界。B.故令有所属属:依从。C.见素抱朴见:看见。D.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舆:车。解析C项,见:显露、表现。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4分)A.小国寡民B.使民重死而不远徙C.此两者,同出而异名D.甘其食,美其服解析A……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小;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美。答案C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4分)A.名可名,非常名B.绝学无忧C.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D.天下莫柔弱于水答案D解析A项“,”“”非常在文中意思是不是永恒不变的;B项“,”“”绝学在文中指抛弃学问;C项“,”“”坚强在文中的意思是坚固。此三项均与今义不同。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4分)①无,名天地之始②同谓之玄③玄之又玄④天下皆知美之为美⑤行不言之教⑥莫之能胜⑦弱之胜强⑧使民复结绳而用之A.①⑤/②⑥/③④⑦/⑧B.①②⑤/⑥⑧/③④⑦C.①②⑤/⑥⑦/③④/⑧D.①⑤/②③⑥⑦/④⑧解析①⑤助词,的;②⑥代词,它;③④⑦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⑧助词,无实在意义。答案A5.下列语句从句式看,不同类的一项是()(4分)A.名可名,非常名B.有,名万物之母C.此三者,以为文不足D.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解析D“项,为省略句,应补出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其余三项为判断句。答案D6.默写出下列名句。(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答案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10题。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是以圣人云是以:因此。B.受国之垢垢:污垢。C.是谓社稷主社稷:指国家。D.受国不祥不祥:灾祸。解析B项,垢:耻辱。答案B8“”.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4分)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②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③其无以易之④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①宾语前置的标志;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代词,代指水柔弱的本性;④结构助词,的。答案A9.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这一章,老子以水为例,讲述柔弱胜刚强的道理。B.老子赞美水具有强大的能量,却甘愿居卑处下的品德。C.老子希望执政者能尚柔、居下,而且能受垢、受不祥,这样做才能有国、有天下。D.本章中,老子感叹大道之不行,是因为人们不懂得柔能克刚的道理。解析D“”项,文中说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世人皆知此理,只是无人肯施行罢了。答案D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克坚强的东西什么也不能胜过它。(因为)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它柔弱的本性。弱能够胜强,柔能够胜刚,天下人没有不知道这个道理的,但却没有人照此去做。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选自《老子》)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