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5课时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经济(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原创题)“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A.铁制工具B.曲辕犁C.风力水车D.石刀石斧解析“”“”从材料中的惟以伐木,纵火焚烧可以看出其耕作方式是刀耕火种,当时的生产工具是石制工具,故选D项。A、B、C三项出现的时间要晚,且C项属于灌溉工具,皆排除。答案D2.(·武汉模拟)“西汉桑弘羊说:铁器者,农夫之死士(敢死的勇士)”也。他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A.当时农民必须用铁器B.农业生产开始使用铁器C.当时冶铁业技术提高D.铁器成为必备生产工具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铁器者,农夫之死士也,意思是铁器是农业必备之生产工具,故D正确。A“”项错在必须,B“”项错在开始,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皆排除。答案D3.(改编题)从图一到图二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生产关系的变革D.劳动力减少,井田制遭到破坏解析图一是指井田制,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不允许土地买卖;图二实质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这种变化的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变革。答案C4“…….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A.汉代B.曹魏C.唐朝D.北宋解析从材料判断此灌溉工具的动力是水力。而隋唐五代时期,在长江流域发明了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答案C5.(·武汉模拟)“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而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手工业的发展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解析“”由材料中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可以看出,主要描述的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状况,依据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答案B6.(改编题)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最主要特点是()。A.刀耕火种是主要的耕作方式B.男女分工十分合理C.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D.十分重视纺织业的发展解析注意图片反映的是男耕女织。A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来;结合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分析B项是错误选项;C项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正确选项;D项仅反映手工业方面的内容,太片面,故排除。答案C7.(原创题)以下为商代出土的青铜器,对此判断正确的是()。A.应出自官营手工业B.青铜器具在社会上普遍使用C.人类进入铁器时代D.这一时期青铜农具广泛应用解析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铸造由官府垄断,故A项说法正确。青铜器属于高级物品,民间几乎没有,排除B项;人类进入铁器时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中很少使用,排除D项。答案A8.(·苏北三市调研)《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sī,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解析材料反映的信息是官营手工业规模大、耗资多,不能体现A、B、D三项。答案C9.(原创题)年,在广州动物园发现并挖掘出4座砖室墓,分属东汉、南朝、隋朝和明代,在考古现场肯定不会发现()。A.用灌钢法锻造的宝剑B.精美的青花瓷C.极具审美价值的珐琅彩D.成套的青瓷冥器解析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从时间上排除,故选C项。A项成就出现于南北朝,B项成就出现于明朝,D项成就出现于东汉,皆符合时间限定。答案C10.元朝时期,我国农业史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蚕桑业生产趋于萎缩,主要原因是()。A.元朝限制对外贸易,丝绸外贸停滞B.蒙古贵族喜欢皮毛衣服,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C.元朝统治野蛮落后,社会生产破坏严重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进步解析元朝时期棉花大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