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资料的方法资料是编纂地方志的基础,没有大量的、丰富的、翔实的资料,地方志的编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地方志最基本、最主要的特性就是资料性。因此,做好资料收集是编好志书的基础性工作。资料的搜集工作应先于篇目制定,并贯穿于志书编纂的全过程,即使在志稿评审以后,仍需要继续搜集资料,补充一些缺项和断线资料,或替换一些有误和薄弱的资料。―、收集资料的种类1•文字资料。包括档案、书报、网上信息、私人资料。档案资料:档案大多是本系统在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大多数是独家拥有,是修志的主体资料。包括五年计划、年度计划、年度工作总结、专项工作汇报或总结、阶段性工作汇报、专项调查报告、会议纪录、有关决策文件、统计资料等。书报资料:国家或省内有关本系统的著作,报纸、电台、电视台和有关报道文章。网上信息:网上有关本系统的信息,取其可靠、合用的资料,同时注上岀处。私人资料:包括私人证件、文稿、笔记、日记、书信、未发表的诗文集、各类记录等,可补充档案资料不足,或作佐证材料。2.口碑资料。包括专项口碑记录、社会调查和民间传说。专项口碑记录:查访当事人、知情人、历史见证人,搜集和记录未曾形成文字记载的资料。社会调查:某项专业档案资料不足,可进行专项社会调查,采访内行人士、专业人士,广泛收集意见,加以记录整理,形成专题调查报告。民间传说:指文字不曾记载,可信而具地方特色的歌谣、故事和传说。它往往可以提供具传奇和有价值的资料。3•图片资料。包括地图、各类事物发生变化的示意图、历史图片、现状图片、实物图片。省内主要景区、标志性的建筑物以及反映全省经济发展巨大变化的实景,应实地拍摄制成图片。图片是历史真实的见证,也是修志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4.音像资料。包括光盘、碟片、录音带、录像带、唱片、激光唱片、激光视盘、网络资料。5.实地勘测结果和实物资料。省内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文物、特产,以及自然、社会、人文等反映经济发展的各方状况,可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测绘,以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好考察记录,以补充或纠正现有文字的不足或谬误。实物资料:包括遗址、遗迹、文物碑刻等。有些搬不动的实物资料,必要时到现场实地查勘,或拓片,或记录,或摄录。二、收集资料的原则搜集宜广,发掘宜深,整理宜细,管理宜严,考证宜详,采用宜慎。1•“搜集宜广”,即搜集面要广。资料要多,多多益善,首轮志书搜集资料与成书字数之比一般为10:1,有的高达50:1。“发掘宜深”,做到掘地三尺,尽量一网打尽,将该跑能跑能收集到资料的地方都跑到,深入挖掘资料。2.“整理宜细”,即整理资料要做细致的梳理工作,对初步收集到的资料,要合理分类,取舍要恰到好处,服从整体需要,有时要忍痛割爱,将很不容易搜集到的资料舍弃不用以免冲淡主线、主题。另外,要通过整理发现资料之不足。部门收集资料最大的不足往往是从本系统考虑,以收集本系统的资料为主,对全局宏观资料、各部门之间联系、影响的资料关注、收集不够,而要整体反映本系统全貌,以上两部分资料恰恰是重要、不可或缺的。3.“管理宜严”,指资料管理要有一套严格的制度,有专人管理,有明确的借用归还制度,一方面不致遗失,另一方面便于使用。4.“考证宜详”,真实可靠是资料的生命,对收集来的资料一定要多方考证,直至科学正确。5.“采用宜慎”,采用入志的资料要慎之又慎,既要有必要,又要有价值。“志属信史”,志书不用模棱两可、未经考证的资料是修志应有的基本科学态度。三、收集资料的方法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应坚持“七先七后”和“三个为主”。1.七先七后。⑴先普查后细查。先根据所收集资料的形式和来源,做好普查工作,编岀一个资料目录,然后再依照目录作深入细致的查找、收集。为了能充分占有资料,在收集时必须博采,凡能设法收集的有关资料,即使暂时无法判断是有利用价值或无利用价值的资料,力求一并收集齐全。这种“岀去一把抓,回来再筛选”的详实谨慎的工作态度,是应该提倡的。在博采资料的同时,还应注意精收。要根据所编志书的篇目内容,拟订其资料的征集计划。拟定时,可以志书篇目中的“目”或“节”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