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花苜蓿的管理和收割苜蓿幼苗期生长发育缓慢,易受杂草和地下害虫危害,应及时防除,中耕除杂。苗期根瘤较少,固氮能力弱,可施用少量速效氮肥,可促进幼苗生长发育。第二年返青和每次刈割后,也应补施一些磷肥。幼苗或返青苗長到18—25厘米时,中耕培土1次,每年越冬前培土1次,灌水1次,以利于安全越冬。一般在植株有10%已开花时收割,每年刈割2—3茬,留茬高度5—7厘米,最后一次刈割不晚于下霜前一个月,留茬高度为10—20厘米,以利于越冬。收种子以头茬产量最高,当植株下部荚果变黑,中部荚果为褐色,上部为黄色时即可趁早晨采收。如果利用一般苜蓿地采种,头一年应少割一茬,第二年在现蕾前间行割去部分苜蓿,以增强留种地的通风透光,提高种子产量。紫花苜蓿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经5~6天出苗,15天左右齐苗。幼苗期最容易受到杂草的危害。所以要提早下锄,第1遍一定要浅锄,除草要细。待苜蓿长到20厘米左右,进行第2遍除草,此时要深锄。此外还可喷洒药物进行化学除草。在苜蓿长到有4片小叶时进行间苗,一般株距0.3米以上,每1/15公顷控制在1500~2000株。紫花苜蓿对磷、钾肥的需要较高,所以对紫花苜蓿种子田应以追施磷、钾肥或其他复合肥为主。追肥最好在花期进行。由于现蕾期根瘤菌活力能力降低,此时根外追施一定量的氮肥,可使种子产量提高20%~30%。种子田还应有良好的排水、浇水条件,每年最好能浇水2~3次。紫花苜蓿种子田对土地选择要求是:开旷平整,通风好,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力适中,杂草较少。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7~9。避免在岗地和低洼地种植,最好在邻近有防护林带、灌丛及水库的地方,以利于昆虫的授粉。紫花苜蓿种子小,苗期生长特别慢,容易受杂草危害,所以播种地要精细平整。播前要施入足量的有机肥做底肥,施入量一般每1/15公顷(1亩)1.5吨左右在有机肥料不足的情况下,也可施一定数量的氮、磷混合肥,施入量为每1/15公顷10~15千克,其氮磷比为1∶1或磷肥比例稍多一些。播种时间一般春秋都可。插前可将苜蓿种子浸泡在50~60℃热水中,30分钟后放置阳光下暴晒,夜间移到凉处,并经常洒一些水,使种子保持湿润,经2~3天后可趁墒播种。此法适宜在土壤较湿润的土地上。另外,可用去谷壳的碾米机进行处理,这样可使苜蓿种皮产生裂纹,有利于种子发芽。处理程度一般以压碾至种皮已起毛、但不破碎为原则。播种前,最好使用根瘤菌剂,接种后应立即进行播种。不能让日光直接照晒。播种多采用条播和穴播。条播适宜大面积机械宽行播种,每1/15公顷播量0.4~0.5千克。穴播一般适宜小面积种子生产。为了更好的控制播量,可把小米炒熟后与其混合播种。播种深度2厘水,稍覆土,镇压。苜蓿一年四季都可播种,我们地区多是春播或夏播,6月底以前播种均能安全越冬。饲料生产上通常对初次种植的豆科牧草或饲料接种相对应的根瘤菌剂,用量为每公斤种子10—15克;或取用种过同类豆科作物田内的潮湿土壤与种子混拌,每亩用湿土25—50千克,操作时避免阳光直射,趁早晚或阴天进行,随拌随播,及时覆土。苜蓿种子小、苗细、又是双子叶作物,出土困难,所以在播种前要进行精细的整地。播种前每亩地施农家肥2000千克以上,也可以在播种时施磷钾复合肥或苜蓿专用肥50千克。苜蓿可与禾本科牧草混合播种,也可清种,采用条播垄作的方式。机械播种。也可牛犁开沟,点葫芦播种,垄距30—50厘米,种子田应大于50厘米。播种深度的原则为深开沟浅覆土,开沟深度6—8厘米,覆土厚1—2厘米。播种时踩好格子,压一遍磙子,能起到很好的镇压保墒作用。播种量为0.75—1公斤。1、中耕苜蓿播种当年苗期长势较弱,中耕作业要以除草为主,应做到二铲二趟或二铲一趟。春季返青后及每次刈割后进行一次中耕,以破除土壤板结。中耕一般与追肥作业结合进行。2、施肥施肥是提高苜蓿产量的重要措施。苜蓿施肥方法包括底肥、种肥和生长期追肥。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可加入肥效期较长的磷肥,农家肥的施用量一般在每亩3000公斤左右。种肥是在播种时施的肥,一般亩施40~60公斤过磷酸钙做种肥。追肥一般在春季返青后、分枝期、现蕾期或是每次刈割后结合灌溉进行,追肥的方式有行间条施、撒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