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基础巩固1.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主要针对()A.政治领域B.学术领域C.艺术领域D.经济领域答案C解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和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2.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后,我国文艺创作出现了繁荣景象。以下剧照出自这一时期的一部名作,这部名作是()A.《窦娥冤》B.《巴黎圣母院》C.《老人与海》D.《茶馆》答案D解析“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艺术取得了累累硕果。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都是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出色作品。故D项正确。A是元代关汉卿的作品;B、C是外国文学作品。3.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被称为“难忘的1959年”。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A.“双百”方针的提出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答案A解析提取材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1959年”、电影的繁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正是因为,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我国的文艺界出现生机勃勃的景象。4.对下图所示“文革”时期两部戏曲作品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前者是昆曲,后者是样板戏②都是“双百”方针贯彻下的产物③反映出文艺园地百花齐放A.①②正确,③错误B.①正确,②③错误C.①③正确,②错误D.②③正确,①错误答案B解析《红色娘子军》是样板戏,它不是“双百”方针贯彻下的产物;《李慧娘》是昆曲,但在“文革”时期遭到批判;当时样板戏“一统天下”,文艺园地百花凋零,故②③表述不正确。答案为B项。5.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西游记》剧照《红楼梦》剧照A.建国初期B.全面建设时期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以后答案D解析《西游记》、《红楼梦》等深受广大观众欢迎的电视剧,都属于改革开放后“双百”方针重新确立后,文艺界取得的成就。6.新中国成立后,在十年建设时期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出现了文学艺术创作的高峰,与此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学校教育的迅速普及B.国家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C.创作队伍的急剧扩大D.贯彻了“双百”方针答案D解析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新中国文化学术的繁荣。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党中央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能力提升7.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A.维护了民主法制和社会公正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C.使文艺界仅限于八大样板戏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答案C解析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文化大革命”。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史实的只有C项。8.谭其骧在1994年说:“当前我国在经济上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理所当然,在文化上也应该采用同样的政策。”文化上的对内搞活政策,主要指的是()A.三个代表B.“五讲”“四美”C.百家争鸣,百花齐放D.三个面向答案C解析文化的发展指的是文学、艺术、学术方面的自由发展,指的是中央“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文化政策。所以C项符合题意。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在人民内部,不但有宣传唯物主义的自由,也有宣传唯心主义的自由。只要不是反革命分子,不管是宣传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是自由的。两者之间的辩论也是自由的。——毛泽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材料二我们提倡“百家争鸣”,在各个部门可以有许多派别、许多家,可是就世界观来说,在现代基本上只有两家,就是无产阶级一家,资产阶级一家。——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三“许多部门至今还是‘死人’统治着”。“许多共产党人热心提倡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艺术,却不热心提倡社会主义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