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宋明理学基础巩固1.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答案C解析南北朝时,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受其影响,吸收佛道的精神。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题意不符。2.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B.以法治国C.万物本原D.抗衡佛教答案C“”解析三纲五常最早源于孔子,西汉董仲舒时将其发展完善;以法治国是法家的主张;北宋时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故A、B、D三项与题意不“”符。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提出世界的本原是理,故选C项。3“.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说明了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性格的形成起了积极影响,答案为D项。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4.“国内某重点大学的校训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思想家应该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答案D解析程朱理学把儒家思想发展到了理性化、思辨性的新阶段,材料中的校训体现了朱熹的这一思想特点。5.高一·“”二班学生在排练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是()A.民为贵,君为轻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宇宙是吾心,吾心即宇宙D.君臣父子,天之常理答案C“”“”“”解析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因此,根据其主张应选C。6“”“”.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答案A“”解析王阳明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能力提升7.(·福建高考)“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答案D“”解析由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可知材料中朱熹强调的是百姓应该遵循的生活准则,故D项正确。B项不能反映材料主题,A、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来。8“.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良知扩充”到底。下列思想主张与上述言论出自同一思想家的是()A“”.天人感应B“”.格物致知C“”.经世致用D“”.知行合一答案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人们的行动是随着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的,体现的思想观念是知行合”一,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老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佛者曰:孔子,吾师之弟子也。为孔子者,习闻其说,乐其诞而自小也,“”亦曰吾师亦尝师之云尔。——韩愈《原道》……材料二佛法为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遂至于无可奈何。是果不可去邪?盖亦未知其方也然则礼义者,胜佛之本也。今一介之士知礼义者,尚能不为之屈,使天下皆知礼义,则胜之矣。此自然之势也。——欧阳修《本论》材料三然以释氏所见,较之吾儒,彼不可谓无所见,但却只是从外面见得个影子,不曾见得里许真实道理,所以见处则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