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化学总复习第6章第2讲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一卷冲关的课后练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杭州质检)以硫酸铜溶液作电解液,对含有杂质Fe、Zn、Ag的粗铜进行电解精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粗铜与直流电源负极相连②阴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③电路中每通过3.01×1023个电子,得到的精铜质量为16g④杂质Ag以Ag2SO4的形式沉入电解槽形成阳极泥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解析:粗铜应与电源正极相连,作阳极,①错误;阴极上Cu2++2e-―→Cu,②正确;电路中每通过2mole-析出铜64g,通过3.01×1023个电子,即0.5mol电子时析出铜0.25mol,质量为16g,③正确;粗铜中的Ag以单质形式形成阳极泥,④错误。答案:D2.(·山东高考)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B.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C.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D.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电镀,意在考查考生对电镀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未通电前,题述装置不能构成原电池,A项错误;锌的析出量与通过的电量成正比,B项错误;电镀时电解反应速率只与电流大小有关,与温度无关,C项正确;镀锌层破损后,会形成铁锌原电池,铁作正极,得到保护,D项错误。答案:C3.(·福州期末)能够使反应Cu+2H2O===Cu(OH)2+H2↑发生的是()A.用铜片作阴、阳极,电解氯化铜溶液B.用铜片作阴、阳电极,电解硫酸钾溶液C.铜锌合金在潮湿空气中发生电化学腐蚀D.铜片和碳棒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插入一烧杯内的氯化钠溶液中解析:本反应是不自发的反应,只能设置为电解池反应,铜发生氧化反应,只能用铜作电解池的阳极,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放电,所以不能用氯化铜作电解质溶液。答案:B4.利用右图所示装置,当X、Y选用不同材料时,可将电解原理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氯碱工业中,X、Y均为石墨,X附近能得到氢氧化钠B.铜的精炼中,X是纯铜,Y是粗铜,Z是CuSO4C.电镀工业中,X是待镀金属,Y是镀层金属D.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中,Y是待保护金属解析: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区得到H2和NaOH。铜的电解精炼时,应用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电镀时,应以镀层金属作阳极、待镀金属作阴极。答案:D5.(·柳州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是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B.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阴阳两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的饱和NaCl溶液,若有1mol电子转移,则生成1molNaOHD.电解AgNO3溶液时,阴极上生成H2解析: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A选项错误;用惰性电极电解Na2SO4溶液,实质上是电解水,阳极产生氧气,阴极产生氢气,阴阳极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B选项错误;电解足量的饱和食盐水,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H2↑+Cl2↑,该反应中,每生成2molNaOH,转移电子为2mol,则C选项正确;电解AgNO3溶液时,Ag+在阴极上得电子,生成Ag。答案:C6.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右图所示,电解总反应为:2Cu+H2O=====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解析:从反应中得知通电时,Cu在阳极放电,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另一电极(石墨)作阴极,发生还原反应,2H2O+2e-―→H2↑+2OH-,相应的Cu――→Cu2O,转移0.1mol电子生成0.05molCu2O,故B、C、D项错。答案:A7.一些科学家采用高质子导电性的SCY陶瓷(能传递H+),实现了氨的电化学合成。该过程N2和H2的转化率远高于现在工业上使用的氨合成法。对于电化学合成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N2在阴极上被氧化B.可选用铁作为阳极材料C.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N2+6H++6e-―→2NH3D.该过程的总反应式是N2+3H2=======2NH3解析:由N2~NH3,所以N2在阴极上被还原,A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