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本位视角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正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热点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我国高校中数量最多。文章结合个案调查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认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制约条件主要有学校品牌影响力弱、专业理论积淀不够、产学研用结合度差、实践条件极为欠缺四个方面,并分别从优势性差异化人才培养思路、灵活性师资引进政策、项目带动产学研用结合、改革专业实践方案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学生本位;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温家宝总理不久前针对我国教育现状讲了两个“不适应”:第一个不适应是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第二个不适应是教育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1]由于我国1999年开始的大学扩招以及特殊的经济产业结构,决定了现阶段需要量最大的是各种应用型专门人才,这也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需要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指1999年大学扩招之后新增加的高等院校,截止到2009年4月,我国普通本科院校770所,一半以上是扩招后新增加的学校。[2]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中国高校中数量最多,但在如何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现有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者大都热衷于全局性的规划而忽视具体性的认知,特别是忽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群体——学生的具体关注,这是一大遗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认为从学生本位视角出发针对具体的专业作一些认真的调查与思考,将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有益参考。所谓学生本位是相对教师本位的概念,是指教育者站在学生角度考虑教育教学的理念,学生是教育的目的而不是手段,学生是教育的核心而不是边缘。[3]基于上述考虑,我们以重庆文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行政管理专业为例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启示。一、调查结果分析我校于2001年专升本,是典型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目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多项,许多重要评价指标位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从2008年起招收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现有该专业学生111人,其中大一59人,大二52人。我们共发放问卷111份,收回有效问卷95份,大一48份,大二47份。抽样访谈用于进一步配合问卷分析,共访谈学生16人,其中大一7人,大二9人。问卷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主要调查结果如下。1.对专业认知较笼统,就业前景较悲观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的行政管理专业的认知比较笼统,并且不深入。“你对行政管理专业是否了解”:完全不了解(1.1%),比较不了解(15.7%),一般(49.5%),比较了解(30.5%),非常了解(3.2%)。大一、大二的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977)。通过访谈发现,学生大都知道行政管理专业是研究政府管理的,但这个政府管理具体是指什么,行政管理何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这些最基本的专业问题,学生都无法准确回答。这同时也表明我们在教学中是存在问题的。另外,学生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总体持悲观态度。“你认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差(4.2%),比较差(41.1%),一般(40.0%),比较好(11.6%),非常好(3.2%)。大一大二的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33),大一的学生更加悲观。通过调查发现,之所以出现这种悲观情绪,与学生迄今为止专业认知比较笼统模糊是紧密相关的,未真正搞清楚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内涵和涉及领域,找不到努力方向,因为迷茫而悲观。2.认为现有课程设置存在四大问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现有课程设置存在四大问题:(1)理论课程数量不均衡。“你认为目前课程的理论课课时”:非常少(2.1%),比较少(22.1%),一般(40.0%),比较多(27.4%),非常多(8.4%);大一大二的学生对此问题的回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21),大一学生认为理论课课时偏少,大二学生认为理论课课时偏多。从理论课方面看,大一学生认为与本学院其他专业相比较课程开设较少,一学期只有五门课左右,平时空余时间较多,因此有危机感;大二阶段理论课程最多的一学期有九门课,认为理论课偏多。我们调查还发现,除了年级之间存在理论课程数量不均衡问题之外,每个年级每学期之间也存在比较严重的理论课程数量不均衡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2)理论课程内容衔接不合理。通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