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优化提升一、关于封建社会的“盛世”“治世”和“中兴”1.主要表现及特征:在封建社会里,封建朝廷对统治阶级有些控制力,让多数农民(自耕农)保留一些剩余生产物,得以维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和进行再生产,社会上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秩序稳定、矛盾缓和、民族和睦、文化昌盛等现象。这就是所谓“治世”“盛世”或“中兴”。它的出现有三种情况:(1)在长期战乱或分裂之后,社会经济凋敝,急需安定秩序,休养生息,新王朝的统治者顺应形势,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因而出现了“治世”景象,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2)王朝建立多年后,在长期休养生息、社会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盛世”景象,如开元盛世等,这类盛世因承平日久,强盛中也隐含着危机,如天宝危机和安史之乱的出现。(3)在王朝的封建统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之后,经过改革,调整政策,使王朝有所振兴,出现所谓的“中兴”,如昭宣中兴、光武中兴,但中兴并未解决社会根本矛盾,其出现也是暂时的。2.“盛世”“治世”和“中兴”出现的原因(1)根本原因:封建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具体原因①前朝末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沉重打击,迫使新王朝的统治者吸取教训,调整政策。②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素质,善于用人纳谏,居安思危。③经济上,采取重视发展生产的措施;社会政局方面,政治清明,社会安定。④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正确处理民族关系。⑤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互通有无,在文化方面,具备了文化繁荣的条件。⑥广大人民辛勤的劳动生产活动,为“盛世”“治世”或“中兴”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新成果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二、准确评价历史人物1.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必须将历史人物放在他所生活的特定的历史时代进行评判,否则,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评价。2.确定评价标准:我们看一个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而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要运用阶级分析法,考虑其阶级性和时代性。4.克服英雄史观:历史上有作为的人是时势造就的,同时,也要承认人物个性特点对事物有一定的影响力。即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不能夸大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1.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年(747),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天宝八年(749),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解析(1)可从唐朝时综合国力强大、对外贸易繁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政府的边疆政策和民族政策等角度概括。(2)可从高仙芝前期征战的功绩和后期的杀掠、战败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唐朝强大的综合国力;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对外贸易繁荣;积极的边疆政策;开放的民族政策与用人政策。(2)维护唐朝的统治;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稳定做出过贡献;个人贪婪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唐朝的西域开拓。2.材料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1220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