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青年老师读《重读陶行知》心得体会1500字在读到《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这一篇时,我感触颇深。陶行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老师假如只“教”或只“教学”,这是把学生当作“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调动不起学生学的积极性,也不能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老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启发他们的思维,培育他们的自学能力,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主观地“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而应该主动地去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为学生的禀赋不同,接受能力各异,教学方法也不能强求一律,“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同时老师要“一面教,一面学”,不断提高自己,只有自己水平提高了,才能教好学生。这是他主张“教学合一”的理由。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作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陶行知将“教学相长”作为他“教学合一”的重要原则之一,贯穿在他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他说:“师生本无一定的高下,教学也无十分的界限。人只知老师教授学生学习;不晓得有的时候,老师倒从学生那里得到很多的教训”。“我们要晓得受教的人在生长历程中之能力需要,然后才晓得要教他什么和怎样教他”。他并以松树和牡丹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作比方,说明不同的人要实行不同的教法朱熹曾经提出,教人之法要根据“为学之方”,意思就是“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陶行知也借其意而用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是我们心中的一泓清泉,它荡涤着人性的灵魂,让我们在鸟鸣的早晨,在雨后的黄昏,在宁谧的深夜去看它、品它。陶先生说:“老师的成功是制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欢乐,是制造出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制造学生,学生制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制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人。”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今日的我们要努力把握时代规律,培育并发扬创新精神,真正负起“三钱粉笔,万钧重担”的为师之责,做一名让人民放心满意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