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称”的妙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有热爱学生的慈父慈母心,要在“爱”上下功夫。爱学生这是教师的天职。爱学生,才能接受学生,走近学生尘封的心灵天地,与他们心灵相通;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让学生乐于接受。小学生,正是他们在父母身边撒娇的时候,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因此,对于一些童趣十足、无伤大雅的举动,教师要宽容对待,用一种大哥哥、大姐姐般的眼光欣喜地关注他们的成长,欣赏他们的可爱之处,保护他们珍贵的童心。“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之以情”,这句老生常谈之言道出了情感与教育的关系。只有教师对学生倾注真诚的感情,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诲,让学生在爱的氛围中取得进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学生感到教师真正平等地爱他,为他操心时,他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来倾吐衷肠,形成“爱生一尊师—更爱生—更尊师”的情感交流。而昵称的巧妙使用就是一种爱的体现。一天,我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学生在操坝里练民族舞。几分钟后,一名学生急匆匆地跑进办公室:“冯老师,快点!李毅要跑了,音乐教师叫你赶快下去!”我立即放下手中的笔,一边走一边问:“为啥?”“李毅跳舞没精神,老师叫他认真点,他说‘我不学了!!’,于是就坐下来,老师叫他起来做,他马上就要向校门口跑,老师抓不住,就叫几个同学把他抓住了……”。(这样的学生是家长在外打工,让祖辈带他们,惯坏了,真是承受力差,而且脾气挺怪的!)我来到操场,走进一看,我们班的三个“大力士”死死的把李毅抓住。李毅的一根脚腿蜷起,眼睛里有怒气,就像一个不服气的囚犯(脾气大,这时用责备的方式是不行的,怎么办?),他额头和脸颊各有一道墨汁痕迹(上节课是书法课)。于是,我哈哈的大笑起来(他们都奇怪了),叫三个同学放手,说道:“‘傻儿’呢!你看你‘狗东西’的脸哦,快到镜前照照自己,花得很呀,你硬是像‘花猫’一样,在这儿跳‘花角戏’哦!快点去给我洗了……”。于是大家都哄堂大笑起来(集体的力量起作用了)。只见他快步跑到水槽边,弯着腰使劲的用水冲脸(看来他还是要脸的)。我站到他面前,看了看他说:“差不多了”,于是撑着他的肩,边走边小声说:“我们班刚好64个同学,八八六十四个人的方队,少一个人也不行呀,你不跳,让我去顶吗?(他笑了)所以,我们的集体离不开你,你的角色还是要你补上……”。他看也不看我一眼,跑到队列中跟着老师练起来。我站在队列后面望着他,他做得是那样的认真,每个动作都非常到位。下课后(气已消了),我拉着他的手边走边说:“‘傻瓜儿’,你觉得你今天做得对吗?”“不对!”“怎么办?”“检讨!”“要真实的认识到自己的言行的不对,你看,这么几个班的同学都能坚持,都认真做,你为啥要‘出名’呢?以后大家都认识你,说你是个‘怪物’,舒服吗?所以做任何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啊!你看你最后表现多乖啊。‘傻儿’,你开始就这样多好!(他直点头)”当天他自觉给音乐老师道了歉,还给班集体写了信,念了信。(这是我没要求的)当时教室里掌声特响亮。从此以后,这个孩子表现慢慢地变好了,期末被同学们评为全面发展的学生呢!不难看出,最先征服他的方法是,不用严厉的语言,也不像一些老师常用的讲大道理,几个昵称使他感到这教师是像亲人一样的关心他、爱他,融洽了师生感情。这几个昵语既软又硬,又风趣,既缓解了当时的紧张气氛,又解决了问题。我在教学中经常适时适度巧妙地使用昵称,尤其是对后进生教育效果非常好,所以教师要注意“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学生和教师要有话敢说、有问题敢问,有一种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默契,他们把老师当作亲人,从老师那里得到温暖,得到关怀,把认真学习、遵守规范变成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