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中日茶文化的异同摘要:茶文化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日本对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关键的作用。中国的茶文化思想吸收了儒、道、佛三家的思想精华,其中儒家思想是主体。日本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国禅宗的精髓,又结合本民族的特色形成东方独具魅力、体系完整的茶文化——茶道。茶道体现了茶禅一味,其核心思想是禅。关键词:中国;日本;茶文化异同;茶道精神中国没有茶道的规程仪式,但是我们都不否认中国也是有茶道的。有人将中国的茶道就称做“茶文化”,其实两者还是有概念上的区别的,可以说茶道是茶文化的一部分,但是如果我们专门定义一个茶道意义上的茶文化也是可以的。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层次复杂、内容丰富,而日本茶道自成体系,有其严格的格式。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身智等精义,应该说都是健康向上的,有学者认为,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茶道有渊源关系。因此通过中日茶文化的对比、归纳,更能深深地去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学习茶道的内涵和精神与继承、发扬我国的茶文化。一、中日茶文化浓淡总相宜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茶”字在唐代之前有繥繦、、茗羠诧等别称、、、,后经唐玄宗御批而统一称之为“茶”茶最初为供品。,继而才为药用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疗疾,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因茶有恢复疲劳提神醒脑增强判。、、断力恢复视力等功效、,所以它不仅用作内服药,也时常被制成医治风湿病等的镇痛软膏后来。,逐渐地被人们食用唐以。前,饮茶还处在养生、保健等功能阶段,茶艺也远未完善,茶是贵族的专用饮品唐朝。,茶开始在民间盛行,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此时的茶已经不只是单纯的饮料。,而是为静心育德悟道修身所用唐代诗人陆羽、。,由于出身禅门,师从道家,又与儒家士大夫们交往甚密,所以在其所著的世上第一部茶书《茶经》中,首先将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入了对茶之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的描述中、、、、、、、,标志着中国茶道的产生,但是他没有提出“茶道”这个词《茶经》介绍了风靡唐。朝的“淹茶法”,就是用磨把晒干的茶叶磨成粉并拌和煎制成饼茶储存,根据需要随时随地将茶团捣碎后加桂姜盐等、、材料,煮而饮其汤唐代诗僧皎然在《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率先冠茶以“道”诗曰。:“……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他通过“一饮涤昏寐”、“再饮清我神”、“三饮便得道”的饮茶过程,体现了心灵清静便可顿悟的禅宗思想北宋时期。,茶文化的发展更深远更广泛,茶叶采制更为精制一种称为。“斗茶”的雅玩在当时很流行在宋朝蔡襄所著的《茶录》上篇中记述。了茶的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盏和点茶、、、、、、、、,说明宋人是将茶叶磨成茶粉贮存的,并且“抹茶法”茶艺在当时已经相当完整和成熟随着饮茶文化进一步大众化。,为了方便饮用,宋朝末年,茶叶生产开始逐渐地转向叶茶明代张。源《茶录》记:“今时制茶,不假罗磨,全具元体。……泡法,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荡冷气。,倾出然后投茶。,茶多寡宜酌……稍侯茶水冲和,然后分酾布饮……”,可见明代叶茶开始流行,饮茶由过去的抹茶法等复杂茶艺改变为与现在类似的简单的“煎茶法”的冲泡形式。茶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从茶的传入到茶道形成,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平安时代。,随着遣唐使的派遣,大批日僧来唐求法在求法过程中。,受到寺院茶文化的薰陶,回国时把佛教文化和饮茶文化同时传回了日本。1500年前,日僧最澄从大唐带回茶种,撒播于台麓山,开拓了日本种茶史。806年弘法大师空海入唐求法,将制茶技艺带回了日本。810-824年传至日本的《茶经》掀起了“弘仁茶风”的饮茶热流,唐风“淹茶法”盛极一时但此时的茶事只是上层。社会的一种风雅之举。894年日本废除了遣唐使,茶文化走向低迷镰仓时。代,1211年荣西明庵禅师撰写了日本最早的茶经《吃茶养生记》,详细介绍了中国寺院里种种的喝茶方法以及宣扬饮茶有益寿延年的作用在荣西的推动下。,出现了“寺院茶”,宋风“抹茶法”尤其受到钟爱寺院常会施茶与百姓。,促进了茶向民间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