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成因浅析【摘要】全球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在跨文化交际场合占据了愈加举足轻重的地位,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首先要求文化传播者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本文从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元素的两大误解入手,分析了当今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关键词】英语教学中国文化缺失成因分析早在20世纪90年代,部分学者就关注起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状况。随着全球化加剧,中国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逐步占据重要乃至关键地位,中国文化“走出去”、促进文化开放的呼声愈发高涨。20世纪从丛教授提出“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一概念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针对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进行了研究,更多的人意识到培养并掌握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这一能力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比如向士旭教授针对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做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7%的学生认为中国文化及其准确地道的英语表达在跨文化交际中非常重要;85%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加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93%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重视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及主体文化的导入,在课堂上加强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英文表达。不仅如此,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民族的命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中国文化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瑰宝。然而当前高职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中国文化表达能力缺失现象,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是双向交流,而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目的语的文化上面,忽视了中国文化输出,从而导致了“中国文化失语症”。“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在外语教学中最早是由南京大学的从丛教授(2000)提出来的。这种描述引起了英语教育界对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育缺失的关注的问题。而在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这种“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更为严重,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是显得极度缺乏的。因为针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而探讨解决对策,无疑是对于将中国文化元素与英语教学两者进行融合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一章英语教学导入中国文化元素的误解与教学现状(一)英语教学导入中国文化元素的误解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对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与文化知识的推崇和需要,为了加强对外了解交流和引进先进科技文化,我国大力培养英语相关人才,普及西方先进科学与理论,开设了大量介绍西方文化的相关课程,深入钻研如何更好地传授英美文化知识的策略与技巧,却忽视了国学的传承与创新,导致“重英语、轻语文”的现象持续了很长一段时期。学界在认知上对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元素存在着根深蒂固的误解。一种误解是,英语教学就是为了教导和学习西方的知识与文化,中国文化元素的植入是不必要的。这种误解直接导致我国在跨文化交际场合中,对于外国文化知识能够侃侃而谈、举重若轻,一谈到本国文化却只寥寥数语便发觉难以言表。无法让中国文化走出去,就无法让世界了解中国,无法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出文化强国的内涵和蕴力,无法让中国文化对世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无法在各类国际活动与谈判中争取认同和支持,占据优势地位。还有一种误解是,中国文化知识的教授和学习会阻碍英语文化知识的教学。而事实上,“在目的语的学习过程中,目的语与母语的水平提高相得益彰;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鉴赏能力相互促进;学习者自身的潜能得以发挥”。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用最熟悉的语言即母语来理解和思考,这是知识建构最便捷的一种方式。在学习英语文化知识的同时导入适当的中国文化知识,通过新旧知识点之间的习得与同化和新知识点之间的比较记忆,更能加深对两种文化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内化。(二)英语教学中导入中国文化因素的教学现状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影啊下,我国一开始的英语教学略忽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啊直到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界开始注意到文化与语言之间的联系,从而开始研究文化对语言的积极作用,但是教育者将眼光更多的放在目的语文化的输人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教学研究中开始关注中国本土文化,并将目的语文化与本土文化进行对比,突出本土文化的重要性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