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企业统计培训会发言稿同志们:为了推动我市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全面提高我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迎接国家、省局的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根据国家、省局有关要求,结合我市粮食统计工作的实际,市局决定对全市重点粮油企业的统计人员进行一次比较系统的培训。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一、充分认识搞好粮食流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一)开展粮食流通统计是粮食经营企业应尽的义务。《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所有从事粮食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的粮食经营者以及饲料、工业用粮企业,应当建立粮食经营台账,并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粮食购进、销售、储存等基本数据和有关情况;粮食经营者保留粮食经营台账的期限不得少于3年。同时《条例》赋予了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加强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的责任和监督检查的权力。(二)粮食流通统计是开展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各级政府开展粮食宏观决策的主要依据就是粮食生产、购、销、存、价格等基本数据,只有准确、全面、及时掌握了有关数据和情况,才能正确分析判断粮食市场整体形势,才能及时准确的制定粮食政策,才能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市场稳定。(三)开展粮食流通统计是争取国家支持、维护地方利益的重要依据。粮油统计工作不仅为各级政府开展粮食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有着重要的社会效益,同时也直接或者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粮油生产大市的奖励资金都与粮食统计工作密切相关,我市获得国家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资金5亿多元,获得产粮、产油大县奖励资金1.9亿多元,依据之一就是近三年的粮油商品量、收购量,粮食统计工作功不可没。二、肯定成绩,正视问题(一)我市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年以前,各级粮食局粮食统计工作只负责国有粮食企业的第1页共5页流通数据统计。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要求,从2004年起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在地原则负责辖区内国有、民营、个体等各类粮食经营者的粮油流通数据的统计。我市从2004年以来,在市、县(市、区)两级粮食局的共同努力下,在各地各类粮油经营者的大力配合下,我市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一是多渠道粮油经营企业粮油统计工作逐步发展。截止年月全市办理《粮食收购资格许可证》的经营者671家,不定期开展统计报表的企业有300家,报表率46.7%,除81家国有粮食企业外,有219家多渠道企业向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有关数据。二是XX县区、XX县区等部分县市粮食局开展粮食流通统计的企业数量、进入统计的粮油数量基本达到了80%的要求。三是我市的粮食流通统计、价格监测和开展的各项统计调查工作,在开展粮食调控、制定粮食政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省粮食局、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多次被省粮食局授予统计先进单位。(二)必须认识到我市社会粮食流通工作的不足和问题。1、领导重视不够。目前部分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片面认为统计工作是一项辅助性工作,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个别单位领导平时对统计工作不闻不问,对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研究、不解决,统计任务不落实,造成统计工作长期基本处于瘫痪状态;部分社会粮油经营企业没有树立开展统计工作的意识,脑子里只考虑企业利益,不考虑社会责任和义务。2、统计力量薄弱。由于机构改革,我市部分县市统计力量有所削弱,多数统计人员属于兼职,没有足够的精力开展统计工作、保证统计质量;近几年我市每年要调整更换部分统计人员,这部分统计人员由于没有进行必要的统计知识培训,不懂得基本的报表要求,很多统计业务工作出现了严重失误。3、统计经费无保障。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目前没有一个县(市、区)粮食局按政策争取到了统计专项经费,而且国家、省每年拨付到县(市、区)粮食局的专项统计调查经费也没有第2页共5页拨付到粮食局,有的即使拨付到粮食局但是也没有使用到专项统计调查工作上,造成专项调查工作无法开展,全靠摸脑袋编造调查数据。4、报表质量亟待提高。部分县市由于统计人员不固定、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加上县市区粮食局领导没有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