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一)研究背景和目的Web2.0时代在2004年一场头脑风暴论坛中诞生,较以往更加注重用户交互作用。互联网上的用户不再局限于只扮演一个读者的角色,他们俨然成为了互联网的作者、内容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以前他们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而现在他们可以主动地创造信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快速也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随之增快。“点对面”式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和对信息传播的要求,“主流媒体”所发出的“声音”不再能俘获大多数受众的心。人们想要对事件本身和发展过程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普遍希望能够从更多的渠道和自行获得的信息中作出对事物的判断。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受众对于信息的渴望催生了自媒体这一事物。自媒体1(WeMedia)又称公民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因为网络具有直接连1陈鑫.自媒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传媒科技,2013(7)接的本质,就使得自媒体具有很强的点对点传受互动性。报刊出版会受到印刷技术的限制、广播电视播出会受到频率的限制,所以一定程度上传受双方存在主动与被动和空间、时间上的局限性。而自媒体能够在相对更大范围内能够很好地实现即时互动的传播。在Web2.0时代下,中国的自媒体发展因覆盖范围广、传播影响力大、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得到迅速发展。自媒体慢慢呈现出多样化、平民化、普泛化等特点,这些特点在与网络传播的快捷性、互动性、信息的再生性等特征结合之下,使得谣言的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呈几何级数进行增长。谣言从生成到铺天盖地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从相反的角度出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可以利用作为当事人的这一特殊身份逆向使用网络自媒体的特征来有效辟谣。本文以李炳鑫事件为例,对个人借助自媒体辟谣的传播策略进行探析,梳理事例概况,最终发掘出一些能够让当事方利用系统的传播策略进行有效辟谣的方法。丰富辟谣主体关于当事人这一类型主体进行辟谣的内容,利于从源头上铲除谣言,防止其再大范围地扩散,为构建开放公平的舆论平台、维护传播环境献一份力。(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目前对于网络谣言治理的有关研究尚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在辟谣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是对辟谣机制、辟谣效果抑或媒体如何辟谣等方面进行研究。在针对辟谣主体的具体对策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部分针对辟谣主体的研究虽涉及政务主体、商业组织、社交媒体、意见领袖等多个方面。却鲜有关于作为事件主角的个人如何借助平台对外传递事实进行辟谣的文献。这是被前人所忽略的。本研究从个人借助自媒体平台进行辟谣这一角度出发,丰富了关于辟谣主体类型的研究内容,填补个人作为辟谣主体的传播策略研究的空白。通过对其他辟谣主体进行辟谣时的传播策略分析,结合不同主体对应的辟谣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并由此提出个人进行辟谣时应遵从的传播策略,同时也是对部分新闻传播学理论的实际应用。2、现实意义在现实意义层面,网络时代之下的受众具有匿名性、交互性、个性化自我表达等特点,加之一些社交媒体的准入条件低,用户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同时也会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种情况下大量违法犯罪信息便可以在很短时间之内到达受众,诽谤、谣言、虚假信息等也能快速和广泛地传播。作为重要辟谣线索来源的当事方,时常会由于其本身的身份条件而受到限制,无法使辟谣信息在有效的时间内传递出去,辟谣效果无法显现。当事人通过本研究可以从源头上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打破其身份的局限,遵循个人辟谣的传播策略从而有效地借助自媒体平台进行辟谣。进一步可以使网络谣言在短时间内得以清除,受众能够快速接触到事件的真相。个人作为辟谣主体加入辟谣队伍,亲自出面澄清事实,更有利于传播辟谣信息,维护合法权益和社会秩序,净化网络环境,将舆论引向正确的方向。(三)研究思路及方法1、研究思路在对李炳鑫事件的分析之后,从事件萌芽到谣言的产生再到谣言大范围散布,以及最终当事人通过微博账号为“差评君”的平台进行有效辟谣的实例总结出当事人进行辟谣的方法和传播策略。通过翻阅相关的国内外文献,从中发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