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点高校农村学生越来越少的案例分析一、案例来源(一)案例来源关于重点高校农村学生越来越少的案例来源于2009年1月15日《人民日报》。(二)案例内容概要据记者在北京,天津,湖北等地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源比例为50%,而重点高校仅为30%,这说明农村学生在重点高校的比例越来越少,而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却显示,从1989年至2008年,我过高校农村新生的比例逐年上升。由于城乡差距,收费低的学校农村学生比例大幅上升。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质量存在很大差距,这些差距已经从显性转为隐性,如何平等地享受高等教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三)案例中发现的问题1、重点高校农村学生越来越少据记者在天津,湖北等地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源比例为50%,而重点高校仅为30%,以农业大学为例,1999年至2001年的3周年,农村新生比例均在39%左右,但子2002年起,农村新生比例开始下降,2007年跌至31.2%。这些数据都可以看到出农村学生在享受重点高校的教育比例不断减少。2、公开信息存在失真现象案例中显示,从1999年至2001年的3周年,农业大学农村新生比例均在39%左右,但子2002年起,农村新生比例开始下降,2007年跌至31.2%。而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却显示,从1989年至2008年,我过高校农村新生的比例逐年上升。从两组互相矛盾的信息可以看出,政府相关部门信息公开的真实性值得怀疑。3、农村学生上承担不起费用高的大学据湖北省资料统计,2002年到2007年,提前批次录取的考生和专科考生中的农村生源所占比例在持续上升。提前批次录取的主要是军事、公安、安全、师范等专业,这些院校的成本低,学校收费少,甚至一些学校不收费,而农村孩子的家庭状况一般,因此,农村学生承担不起费用高的大学,而无奈地选择费用低的学校。(四)对本案例分析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依据对本案例的研究依据的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一种国际性思潮,它于20世纪后期发端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并迅速扩展到其他发达国家乃至全世界。新公共管理也称公共行政学、管理主义、企业化政府、重塑政府等。新公共服务从市场模型的应用、对顾客而不是公民的强调和对企业家式管理的赞颂三个方面对新公共管理的局限性进行了批判,认为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利益最大化基础上的新公共管理所隐藏的是对公共精神的损害和对公民权利的否定。二、案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一)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1、城乡教育与发展不平衡从重点高校农村学生越来越少的数据可以显示,由于城乡经济与文化水平等各方面差距的存在,才导致农村学生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处处享受不平等的教育,导致他们在教育的全过程远远落后城市孩子。城乡差距使得农村学生不仅输在起跑线上,在竞争中间也不具备优势。城市孩子家庭条件优越,父母知识水平相对高,很注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当孩子在2到3岁的时候就被送到早教班接受教育,而农村的孩子在这个时候还只知道玩;上小学后,城市的孩子除了老师的教育外,家长也大多都能给孩子以辅导,而农村的孩子除了上课学习知识外,回家后则很少有父母能够腾出精力或者有能力给孩子以教育。上了中学,城市的孩子学习不好,还可以找到家庭教师进行课外辅导,而农村的孩子即使学习再差,父母由于知识水平欠缺,很多都没有能力教育孩子,更没有财力为孩子请家教,可见城乡差距对农村孩子享受教育的影响。案例中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却显示,从1989年至2008年,我过高校农村新生的比例逐年上升。农村考生都进了那些大学,为何一些重点大学的农村学生比例却不断下降。如农业大学农村学生的比重从2002年开始下降,到2007年跌至31.2%,可见城乡教育与发展不平衡,城乡学生的教育差距不断扩大。2、教育监管缺失导致教育不公平由于国家对教育投入缺少相应的教育监管,使教育不公平现象日益严重,教育的不公平已经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这些年,大学自主招生越来越多了,他们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多从城市学生出发,比如,看重学生的文体特长,注重学生的知识面,有的只把报名资格和名额分给中学名校,这对农村学生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因为,农村的教学条件特别是音、体、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