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题依据(以下各项均可加页)(包括选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文献综述、附主要的参考文献)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一)研究背景我国恢复高考后的四十年时间内,高等教育在人口、政策以及经济等时代因素的推动下,呈现出发展迅猛的趋势,连年来我国高考人数以及录取率呈现出生生趋势。且高等学府数量也逐渐增加,现阶段我国共有高等学校3072所。高等学校专业设置更加趋向于多样化发展。发展如此迅速的高等学校教育看似能满足更多人的教育需求,但现实中却出现有诸多矛盾现象。高校的招生比率越来越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却无减弱痕迹。高校设置的专业越来越多,但仍有诸多高校学生对所学专业不甚满意。甚至有的学校专业设置已经越来越适应市场需求,很难能够完全考虑到所有学生的需求。因此在众多的学校以及专业中,高考生的志愿填报也就显得十分重要。马克思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整体组成部分,因为人所具有的社会属性,也就决定了其在社互动中的社会经验。个体行为受到以关系群体和社会网络为主的社会资源的重要影响,社会资源为个人提供伙伴网络、组织成员身份,促进彼此间相互信任,增强群体间的相互联系,为个人行为提供支持与引导,并为社会成员提供其作为社会角色所应承担的职责。投射到高考志愿填报中,他人对考生高考志愿的填报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这是因为刚刚离开高中的学生发展并不甚成熟,尚未完全独立,在涉及到关键事件时往往受到所处社会关系中的其他人的影响。高三学生虽然在年龄上可以被认定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但是因为长期在学校接受教育,其人生经验并不丰富,在普遍欠缺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认知的情况下,面对高考志愿填报的现状,其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他人影响,希望能够从他人处获得相应的经验,因此对高开志愿专业选择重要他人因素的研究也就十分有必要,因为这关系到未来学生的交往范围甚至职业生涯等。(二)研究意义对高考志愿填报的重要他人因素分析,不但能够帮助高考生选择较好的专业,同时还能够为其以后就业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具体来看,关于高考志愿选择的重要他人因素的研究意义可以分为理论意义以及实践意义:1、理论意义首先高考志愿行为选择的重要他人影响分析,可以得出高中毕业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特点,以及在高考志愿填报时受到的重要他人影响因素等,以期形成初略的高中毕业生的高考志愿选择行为方向,为后期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另外,该研究对于深入探讨高校招生发展规律、高校的定位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2、现实意义首先,这对于高校切合实际地制定战略计划。根据学生高考志愿选择行为反映的教育需求的共性与个性是十分有帮助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规划合适的发展目标;依据学生需求特点,适销对路地发展学校特色和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有助于提高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效果。当前,高校在招生竞争中越来越注重借助媒体来宣传和介绍自己。然而,在这“眼球经济”时代,如何降低风险,更好地达到宣传效果,这是志愿选择行为研究的直接作用之一。二、国内外文献综述樊明成教授在《中国大学生专业选择调查之基本分析》中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区),高校2015级大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大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自己的兴趣、工作机会、职业生涯发展的潜力、自己的学(术)科能力、分数落点、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宗晓武针对南京、苏州、扬州等地的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大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兴趣爱好、父母建议、专业热门程度。而依据兴趣爱好选择的专业学生满意度最高,根据其他两种因素选择专业的学生满意度则大大降低。王远伟在针对个人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中,选取包括全国重点大学(“985”计划大学);教育部属重点大学;省属本科大学和学院;民办性质的独立二级学院、高等职业学院四个层次的高等学校的多类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个体因素、信息因素、制度因素、学校因素六个维度进行分析。其中,“经济因素”主要考虑家庭的经济条件、学费;“社会因素”主要关注父母的意愿、父母从事职业的影响、学校离家远近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