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曾说过“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一理论在学习我国传统诗歌时运用的比较多,学生对这一方法也比较得心应手。基于《外国诗两首》也属于田园诗,正好可以借用这一方法做迁移运用,既可以再次运用这一方法,又可借用这一方法来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及情感。回顾《外国诗两首》整个授课过程,基本上按照诵读与理解这种学习诗歌的常规做法,只是其中稍有一点算是自己创新之处,就是将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做法运用在了理解外国诗歌上,学生的理解运用情况也相当不错。王国维曾说过“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在这里点评的是:以前的人评论诗词,有写景之语和抒情之语的分别,然而他们不知道一切写景之语,其实都是抒情之语。在针对我国古代传统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比较强调这一点,古诗词中写景状物的诗句,其实都借助了诗中景物传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比如,杜甫的《望岳》描写“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五岳之首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象,就传达出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决心,亦是青年杜甫想要建功立业这一凌云壮志的人生誓言。学生们已经可以比较熟练地根据古诗中景物的特征来判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那外国诗歌呢?是不是在适当的诗歌中也可以运用这一原理呢?在备课时,我注意到叶赛宁的《夜》这首诗与传统诗歌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也是通过描写一系列夜景来营造一种静谧的意境,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安适、宁静的心境。从这一点来看,完全可以借用王国维的这一句来帮助理解《夜》的特点及其抒发的情感。因此在教案中就设计了这个环节,学生因为运用的是自己较为熟悉的方法和原则,对于这比较陌生的外国诗理解得倒也比较从容,效果不错。当然,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偶然的一点稍有创意的做法并不足以成为如我辈年轻人骄傲的资本。对我们而言,向前辈们学习再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和教学理念才是教学生涯中最应该坚持的根本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