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管理的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当前我国高校学校事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总体目标,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为原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项教育工作,同时又承担着管理职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通过教育方式引领学生思想,又要通过管理手段规范学生行为。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因此,学生管理是髙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与政府、企业等组织的管理目标不同,高校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时期不同的教育对象开展不同的管理与教育,对高校学生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改变的不只是中国的经济体制,人的观念也早已今非昔比。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老百姓对世界的了解甚少。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绝大多数人对世界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在这样的环境下,当代大学生逐渐成长为推动我国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对这样一代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二、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了目前存在的学生组织形式,包括学生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级、社团、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各类学生组织均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载体,承担着学生思想引领、素质拓展、能力培养的重任。(一)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公寓”。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学生公寓的居住条件大有改善,建筑设施也逐步完善。宿舍内设施设备除原来的床、桌椅外,增加了书架、储物柜、衣柜、饮水机等。高校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休息的最基本、最主要场所,第1页共4页隐藏着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学生公寓是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在高校管理中,公寓具体事务的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现象普遍,存在高校公寓管理社会化、教育环节薄弱等问题。目前高校的公寓运作呈现社会化趋势,公寓由外来企业投资建设,宿舍管理人员大多数由企业直接从社会招聘,宿舍管理员承担的仅仅是满足学生物品报修、饮水供应等生活事务的管理工作。高校公寓管理缺乏专业的指导队伍,管理人员没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承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除去上课时间,大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公寓度过,因此公寓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全过程的关键。要使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采取有效的措施很有必要。首先,要发挥学生公寓的主渠道作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制度。学校、教师、辅导员、公寓管理员和学生要建立紧密、系统的联系,综合课堂教育和宿舍人文环境,在制度和管理模式上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的有效性。其次,提高公寓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定期为管理人员举行业务培训、思想培训,使管理人员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良好的服务过程,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再次,开展正能量的宿舍文化活动。在公寓内建立公寓自习室、图书室、活动室、健身房等,既尊重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身心发展需要,又能营造良好的公寓氛围,使公寓为真正的第二课堂效力。(二)高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社团”。2005年1月,中共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社团是“由大学生根据自我兴趣和爱好自愿组立,并依据相关章程规定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社团是大学生广交朋友、发展个性的良好选择,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广大学生被多种多样的社团吸引并参与其中。因此大学生社团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是新形势下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然而,高校社团管理也存在问题。首先,高校学生社团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社团质量参差不齐。高校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对社团进行管理,对社团缺乏关注,导致社团发展具有盲目性。尤其对大第2页共4页学生而言,放之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