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技巧》实践总结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三小学王笑碧近期我通过在网上参加《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技巧》继续教育的继续教育培训,真是受益非浅。我通过聆听了专家的讲座,然后进入论坛发贴、跟贴,写学习日志,精心编写教学设计与反思,用心地完成作业,使我沐浴着新课程的阳光,我“豁然开朗”: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是主动的行为,教育的关键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经历或参与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是一种奥秘,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真正目的。一、自主活动——让学生体验在活动中“学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初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从学习的东西里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学习者不能实行“再创造”,则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理解,更加谈不上灵活运用了。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从中体验“做数学”活动。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在美国也流行“木匠教学法”,让学生找一找、量一量、拼一拼……因为“只要是你做了才能学会”。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出发开始数学教学。”“做”是一个动词,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求知欲。三、强调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教学中“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的是数学活动的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够顺利地完成共同建构。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合作交流是问题活动的主要体现。由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活动性和探究性比较强,所以要在教学设计上,老师要多采用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课前感知——情境中发现——操作中深化——体会中创新———活动中交流——生活中应用这六个环节,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进行教学。能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借助各种条件创设学生喜爱的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探索规律的各种活动中,自主探究、主动地去发现、创造和交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勾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出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教师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不能和实际的生活离轨,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切实实的体验到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具体引入,让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含有数学问题存在,有利于产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动机和兴趣;还有在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后,能够更加强烈地学习更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