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苏州新草桥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卷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总分60分)1.《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材料说明①当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②当时实行的分封制③当时的社会是平等的、各有分工④当时实行的宗法制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2.“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3.战国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郡县制的实行D.井田制的瓦解4.《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5.根据下图所反映的现象,说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中央机构与地方机构分设B.秦律是统治的保证C.皇权至高无上D.统治结构职责分明6.据史书记载:秦朝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史籍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7.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品行、才学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8.某选官制度“以试艺优劣为决定及第与否的主要标准,以进士科为主要科目”,考试内容-2-/8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这一制度形成于A.汉朝B.隋朝C.宋朝D.明朝9.马克斯?韦伯指出:“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俸禄与官职,因而使他们无法连成一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在他看来,该制度有利于①提高行政效率②保证官员文化素养③防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④公平公正选拔人才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1.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宋代君主专制逐渐加强C.宋代谏官对宰相和皇帝负责D.唐代君主权力不受制约12.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13.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秦岭、淮河、南岭、太行山等的存在,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江浙行省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统治者这么划分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B.防止地方割据C.推行贵族政治D.实行民族分化政策14.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15.《明神宗实录》载:“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这说明①明朝内阁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