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美美与共费孝通要想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首要的条件应该是各自能够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是中国古人所谓的“君子之风”。我曾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要实现这几句话,还要走很长的路,甚至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比如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也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大多遭受过西方殖民主义的欺凌,这些国家的民众,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一种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一种是闭关排外,甚至极端仇视西方。目前,这种仇视西方的状况似乎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从另一方面说,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一古脑地推销自己的“文明”,其实这样做会蒙住自己的耳目。中国的历史上,也出现过“盲目崇拜”和“闭关排外”的现象。中华文明经历了几千年,积聚了无数先人的聪明智慧和宝贵经验,今天尤其需要下大力气学习、研究和总结。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沓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所以对涌进来的异文化我们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这就是我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中国历史上有过这样的例子。唐朝的时候,国家昌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引起了邻国日本的关注,日本派人来学习,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他们把唐朝好的东西带回去,丰富了自己的文化。这段历史表明,当时的日本人是很有“鉴赏力”的,善于“美人之美”,因此获得了很多文化资源,达到了“双赢”的结果。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该比古代人具有更广阔的胸怀、更远大的目光,对于不同文化有更高的鉴赏力,拥有一个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的良好心态。在这方面,我们的先辈留下了许多包含了深刻哲理的宝贵经验。比如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人们“不应该做什么”,而不是要求人们“应该做什么”;又如“修己而不责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这样的格言,都包含了克己、忍耐、收敛的意思。为了人类能够生活在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上,就必须提倡在审美的、人文的层次上,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树立起一个“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这是人们思想观念上的一场深刻大变革。在这场变革中,一定会因为不被理解而引起一些人的非议甚至抵制,特别是当触动到某些集团的利益的时候,可能还会受到猛烈的攻击。但是,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相得益彰、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这些抵制和攻击又算得了什么!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各自保持一种平和、谦逊的心态,就能够处理好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B.当今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民众仇视西方状况已经酝酿成一股社会潮流。C.对待外来文化,应先用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其优劣,然后选取其精华。D.作者认为,“美美与共”设想的实现,可能会受到攻击,甚至要付出沉重代价。2.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对比,论证了达到“美美与共”境界的艰难性。B.文章列举了中国历史上日本访唐的例子,论证了达到“美美与共”境界的可能性。C.文章引用孔子的经典名言,意在论证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应学会克己、忍耐、收敛。D.文章末段先提出做法,再分析困难,最后表明态度,层次清晰,有较强的逻辑性。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各美其美”,是指欣赏本民族的文化;“美人之美”,是指欣赏其他民族的文化。B.“盲目崇拜”“闭关排外”的现象,不仅仅中国有,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存在。C.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