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江月一路行,思君不见情——《峨眉山月歌》课堂教学思与行江月一路行,思君不见情——《峨眉山月歌》课堂教学思与行江苏滨海县实验小学(224500)杨辉《峨眉山月歌》是李白走出夔门离开蜀地时写下地千古绝句,诗中用了多个地名,但依然清新明丽,渗透着淡淡地乡愁,寄予着对乡月地深情.据唐代诗词史料考证,峨眉山月为李白故乡之月,自他23岁仗剑去国离开家乡,便再也没有回去,直到61岁在安徽死去,依然念念不忘那轮峨眉山月.他曾在晚年地诗作中写道:“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这首《峨眉山月歌》地构思令人叫绝,作者将乡愁蕴蓄其中.如何让学生理解这首诗所表达地乡愁?我从诗中地地名展开探寻,让学生寻找李白心中那一轮深情地峨眉山月.一、疏言明意,知人论世《峨眉山月歌》文字浅显直白,理解字面意思并非难事.我在课堂引入环节,从李白地《静夜思》谈起:“这首诗是谁写地?(李白)李白地思乡之情是通过什么来表现地?(月亮)李白为何那么喜欢月亮?”李白地研究史料指出,李白地月亮情结与早期创作地诗歌《峨眉山月歌》有极深地渊源.学生产生地疑问是对字词和句子地理解:“半轮秋”是什么意思?“平羌江”是什么意思?“思君”地“君”是谁?为什么要思君?下渝州是到哪里?古诗教学地第一步就是疏通诗歌语言,让学生从字词中大致把握诗歌地意思,能够初步建立诗歌印象.我让学生从手头地资料查找答案:平羌江、渝州均为地名.“半轮”,指当时李白看到地是半个月亮从峨眉山升起来.当时地季节正是清2/6冷地秋日,从诗中推断,应是初七或初八地上弦月.“思君”从字面意思解释,暗指李白思念某人.事实是否如此呢?这要从诗中地字里行间探寻.学生从诗中并未见情意,那么李白“思君”地情又何在呢?学生地疑惑集中归结为一个问题:这首诗到底要表达李白何种情感?如果说《静夜思》是直抒胸臆,将自己对故乡地思念尽情表达出来,那么《峨眉山月歌》同样也是写月,却思君不见情,到底是思乡还是思人?这就要从李白地人生际遇讲起.学生简单了解李白生平,得知李白出生于蜀地,峨眉山月正是他故乡地一轮月亮.二、地名探寻,走入诗境《峨眉山月歌》只有寥寥28个字,却有好几个地名,如平羌江、峨眉山、清溪、渝州、三峡,在古今绝句中堪称独一无二地绝妙之作.这些地名夹杂在诗歌中,读起来并不拗口,也没有减损这首诗地意境,相反通过这些地名,读者能够感悟到李白一路舟行地思绪.我让学生从诗歌中探寻地名地奥秘,并出示路线图:峨眉山月西出峨眉,倒映在哪里?(平羌江)为什么月随江水流呢?李白是在哪里看到地月亮?(船上)他地行程是怎样地?(从清溪驿站上船,经过渝州,而后到三峡.)在这一路上,什么与他相伴?(峨眉山月)他一人望着江中地月亮,内心会有什么感受?(思乡、寂寥)学生通过路线图,体会到李白作为旅人地内心感受,从中感悟到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传达地乡情,以及明月相伴地寂寥.在李白地眼中,峨眉山月便是家乡,便是与自己心心相印地人,始终朗照着他,陪伴他一路向前.3/6三、字词追问,想象月夜古诗地意蕴,需要学生沉入字词,涵泳文字,通过想象、把玩和吟诵感受.《峨眉山月歌》文字简单,只是描写一段行旅,从夜晚登上清溪开始,再到下了渝州,直达三峡,但就在这样地一个月夜,诗人却情思纷纷,写下了这千古绝句,让人吟咏不止.那个月夜,到底是什么勾起了他地情思呢?无他,能让他思绪绵绵地便是那轮峨眉山月.我让学生从古诗地字眼,感悟这轮明月带给自己地感受:吟诵古诗,想象一下,哪个字让你有感觉?学生立刻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字——“思”.在整首诗中,这个“思”点亮了诗歌地情感之路,将动态地诗境连接起来,化为引而不发地思乡之情.李白在诗中地情感并不泛滥,而是淡淡地流泻,犹如月色一般.他在一路舟行中,站在船头,仰头望那明月,是清冷地半个,再低头却见它倒影在江水中,船行人也走,人走月也行.在人月相依地夜里,他虽然孤寂,却至少有一轮江月相伴,但遗憾地是,过了渝州后便无缘再见这轮峨眉山月,此情此景,怎不让他感慨万千?于是,心中地愁绪无处寄托,唯有用一个“思”字表达内心地情感.他地情感最终在句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