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语言文学》期末考试题一.填空题1.“大历十才子”是指李端.卢纶.吉中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杜牧时称“小杜”,因与____齐名,被称为“小李杜”。3.韦应物以____著名。4.《滁州西涧》是_______的代表作。5.世称“韩孟诗派”中的“韩”指_______,“孟”是指___________。6.李商隐的抒情之作中,最为杰作的是以______为中心的情诗。7.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它和《诗经》并成为“____”。8.《离骚》全诗372句2400余字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_______。9.《离骚》是我国古代_______的典范之作。10.《离骚》最引人注目的两类意象____.___。11.我国最早的记事文字是_______和_______。12.《尚书》意为“_______”是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作品汇编。13.《尚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14._______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15.庄子名____,____时期____国人。16.《论语》是___家的代表作,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及其弟子篆录而成。17.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具有文学价值的首推为____共____篇分为内、外、杂三部分。18.《庄子》的哲学思想起源于____,而又有所发展。19.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为:____。220.《韩非子》是先秦____家的代表作,共55篇,着重谈治国的法术,为君王所采用。21._____是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可以说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22.汉赋经历了_____,_____,_____几个发展阶段。23.西汉前期,在传统的骚体赋方面取得较高成就的是_____,其代表作有_____和_____。24.______的______,奠定了典型的汉代大赋的基础。25.杨雄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称“四大赋”。26.两汉乐府是继______、______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又一座辉煌的里程碑。27.______多数独立成篇,还有一些附在______的结尾。28.______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志。29.曹丕在《______》中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建安七子”。30.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获得更加自觉的发展,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期中______的地位尤为突出。31.曹丕博学多识,勤于著述,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______史上第一篇专门性的论著。32.魏晋南北朝小说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33.《文心雕龙》的作者是______。34.曹丕的______探讨了个性与风格的关系,标志着古代文学批评进入一个新时期。35《三国演义》中的“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等情节都是取材于______。36.西晋陆机文学创作的专论是______。33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可以统称为______。38.钟嵘的______是五言诗的专论。39.清代志怪小说的代表有晋干宝的______40.轶事小说的代表《世说新语》的作者______和______。41.盛唐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一是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42.王维精通音乐,又擅长于绘画是__________的代表作家。43.孟浩然的山水诗不事雕饰即兴造思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44.从王维孟浩然的诗中往往表现出一种__________的思想。45.高适的边塞诗力作__________以沉雄的气质和浑厚力取胜,高度概括平当时征战的各个方面,在歌颂战士们舍身报国的同时,也鞭挞了上层将领的荒淫腐败和娇惰无能。46.初唐四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初唐四杰以大量的创作实践为_______________的成熟和__________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47.陈子昂是____________________杰出文学家,他在唐朝文学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48.文章四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49.刘希夷与张若虚进一步发展了七言歌行体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50.唐代小说出现了新的体式_______。51.《莺莺传》的作者是________。52."黄粱美梦"、”南柯一梦“出自李公佐的_______。53.南唐词的兴起比巴蜀晚,主要词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454._______是我国最早规模最大的文人词选集55._______被誉为“花间鼻祖”56._______,_______曾被人贬于巴蜀湘赣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