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的十个“学会”新课程理念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能胜任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型和开放型教师的角色。实际上,这是对教师提出了终身学习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构建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同生活”四个支柱为核心的终身教育体系,这是从培养年轻一代所应有的素质而言的。作为教师,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胜任自己的工作,就要不断成长和发展。所以,广大教师,特别是优秀教师就要做到十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赏识、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孤独、学会等待、学会选择、学会倾听。一、学会学习——师者的源泉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学习,首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好的学习者。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得有一桶水”。尤其在现代社会,各种知识信息浩如烟海,不断更新,教师更要有活水。若教师不多读书,源头就会堵塞,活水从何而来?而学习过程就是吸取的过程、积淀的过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才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最重要的来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化,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把教学生“学会”转变为教学生“会学”,已不再只是停留在理念的表层,而是已经内化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追求,“让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每位教师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正是这样,同时也就不能忽视教师自身的提高。众所周知,在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越来越看重了教师学习在实现专业化成长中的重要性,不少名师、大家的成长经历也向教师昭示着“学会学习”的意义所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建立书香校园”已成为广大中小学校的共识和最响亮的口号。教师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就必须学会学习,在学习中丰富自己,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在学习中寻找幸福人生。二、学会创新——师者的灵魂学会创新,意味着教师能进行不断地探索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并不断尝试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方式;学会创新,意味着教师能从多角度对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情做出最新的解释,对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物抱以重新的审视,对似是而非、以讹传讹的种种说辞予以警示;学会创新,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点”、“技术”的增长,更关注学生高层次的情感、态度、思维、行动。肖川教授对于教师的“学会创新”也有精辟论述,他说:“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一定具有开放的头脑、进取的精神和探究的兴趣。而这些品质本身就是极其重要的教育力量、教育资源,就是好教师重要的人格特征和内在资质。”可见,“学会创新”是一个教师成长的必备素质。那么,教师该如何创新呢?第一、在教学内容上创新。教学内容的更新需依赖于教材的更新,但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内容的某个方面能够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或者是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能选择新的思维角度,对原有教学内容进行再认识,或者修正、补充乃至重新组合教材,优化知识体系。第二、在教学方法上创新。教学方法要适合每个学生的特征与需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措施,由传统教学中对任何学生都适用的万金油教学法,改为由群体教学和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第三、要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指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或一门功课的教学全过程。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比如教—学—做—练—考等几个方面要按照系统性原则,进行整体考虑,安排教学内容或方法,遵循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使课堂结构合理,使教学过程优化,最后形成连贯的、有规律的、不断变化的、有序的教学程序。三、学会赏识——师者的慧眼赏识教育,这个思想始终贯穿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成功教育思想之中,因为它能使教师发现学生的潜能、唤起学生的自信、激励着他们的前进。马卡连柯说:“你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比眼前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优点,这样做永远是正确的。”若我们不愿意表扬学生,缺乏欣赏学生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