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教学设计王彩晴教材:语文(S)五年级上册板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天窗》是文学大师茅盾以自己30年代的童年生活为题材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讲的是乡下人在屋顶开天窗,引起孩子们无限的遐想,展现了小小天窗的神奇,表达了孩子们对大自然奥秘的向往和追求,表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篇文章的写作时间已久远,有些内容学生缺乏生活体验,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上的难点,引导学生以读为主,重点感悟课文第二部分(4~7自然段)内容,在读中展开联想,还原生活,从而感受孩子们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体会他们“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独特感受。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讲的是孩子们往往把想象的事物当着真实的,这也是孩子们的天性。对于这一点,可以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独特感受,以及孩子们善于想象的特点。2.会认“藉、霸”2个生字,会写“藉、蝙、蝠、霸、宙”5个字,正确读写“慰藉、蝙蝠、恶霸、宇宙”等词语。3.会用“……也许……也许……也许……”写一句话。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第二部分(4~7自然段)内容,在读中展开联想,还原生活,从而感受孩子们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体会他们“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的独特感受。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理解第8、9自然段中较难理解的句子,体会“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这句话的意思。课前准备:1.搜集茅盾的有关资料。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作者,质疑课题1.今天,我们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写的一篇著名散文《天窗》。(板书课题及作者)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向我们介绍这位著名作家。2.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自读课文。4.指名回答。(学生可结合课文的描述回答:“在房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叫做天窗”。学生也可以说一说自己见到过的天窗)5.过渡:天窗虽小,却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个神奇的世界,给他们带来了许多乐趣。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吧!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同桌之间一个朗读课文,一个评价。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互相纠错正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和预习情况。3.出示生字新词,指名学生认读。4.自读课文,思考:天窗跟乡下孩子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找出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学生朗读课文,找画句子,然后交流。5.熟读全文。6.抄写生字新词。三、整体阅读,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下面我们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天窗”写了哪些内容,自己有什么不懂的或想知道的问题,做上标记。1.谁来说一说课文围绕“天窗”写了哪些内容?2.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内容,谁来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总结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乡下人在屋顶开了一个天窗。当()时,看天窗使孩子们()。发明天窗的大人们()。3.读了课文后,你们有什么不懂的或想知道的问题吗?梳理学生问题,预设如下:(1)为什么说“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2)为什么说孩子们想象中的风雨雷电比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3)为什么小小的天窗会使孩子们的想象活跃起来?(4)为什么有了天窗,就能看到宇宙的秘密?(5)“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教师过渡:同学们的疑问都跟乡下孩子看天窗所产生的想象有关系,下面我们读读课文中写乡下孩子想象的内容。三、重点探究,体会乡下孩子看天窗产生的想象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朗读课文4~7自然段,看看乡下孩子通过天窗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填一填。2.指导学生体会孩子们的想象。(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说说孩子们在下雨天,通过天窗看到了什么,想象到了什么。(从小小的天窗可以看见“雨脚在那里跳”,还能看到“带子似的闪电”,想象到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