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华:奉献铸就忠诚——申报交通系统“最美交通人”事迹材料赵志华,男,汉族,初中文化,1980年参加工作,养护中心一名普通的养路工。三十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养护事业,凭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甘做一颗铺路石,将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公路养护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多年来曾多次获得县交通运输系统先进养路工称号。一个视工作为生命的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雪天裤脚满是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赵志华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奉献”。路,伴随着他的人生,路,占据着他的心灵,在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公路养护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2012年,出海路出现山体滑坡,他冒雨干了近十几个小时,将泥石块一铲一铲的端走,待路面畅通时已是下午4点多钟,但他未曾喝下一口水。2012年大石河桥维修时,车辆沿便道通行,只要下雨便道就难行、堵车,两侧车辆排如长龙。每逢此时,他不等不靠,白天下雨他就在凌晨2、3点钟开着两头忙从河里挖沙铺路垫道,记不清铺了多少沙石,跑了多少来回,看着畅通的公路,老赵露出了会心的笑容。有好多司机看见这一幕,都纷纷摇下车窗打招呼表示感谢,有的热心司机还送上矿泉水和饮料。由于常年劳作,他过早的患上了心脏病,兜里常年怀揣着救心丸,感觉难受就吃几粒顶一下,但却从来不曾请过一次假,因为他觉得自已快退休了,要离开他心心念念、付出全部心血的养路事业,是那样的不舍,那样的留恋,能多开一次车,多铲一次垃圾,都是对自已的一种安慰。一个不知疲倦的人“干了就得干好。”老赵说。出海路上,风雨无阻,三十几年始终如一。赵志华负责的这段路交通量大,是段最难养护的路。但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无论春夏秋冬严寒酷暑,这条路老赵每天至少往返两趟,并且一走就是三十多年。他积极钻研公路养护技术,提高养护效率和质量,清水沟,除杂草,扫路面,修路肩。他的责任路段总是最好,常年保持水沟见底,边坡杂草一条线的标准。多年来,老赵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下雨天,要不等雨停就得上路,坡陡路弯,路肩经常被冲毁,需要赶紧修补,否则容易冲毁路基。刮下的树枝及时搬走,防止影响交通。下雪天,天不亮就得起来铲雪,要不车一走一压,雪就铲不起来。遇上冷天积雪除不了,就要及时在路上撒一层防滑沙。每年夏季,路肩上杂草丛生,严重影响公路的畅、洁、美,可铲除路肩高草,却是每个养路工都会感觉到头痛的事,因为铲除高草劳动强度大。面对这些,老赵从不言苦,他始终坚信一句话“把每一个简单的小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沿着出海路驱车行驶,每天总能老远就看到一抹橘红。那就是老赵拿着铁锹在清理路边的杂草,阳光下干瘦黝黑的脸膛渗着汗珠,脖子上豆大的汗珠往下淌。尽管已是凉爽的秋天,汗水还是湿了他的衣服。铁锹把已被手磨得铮亮,由于天天培土往一个方向用力,方头铁锹右边磨出了一个大大的斜角,直直的斜下去。站里每次发护路工作服都得多发给他一套,因为他上路时间长,风吹日晒衣服早早就破碎了。一个无私奉献的人老赵是一名拖拉机手,他将拖拉机当作老伙计,每天都擦拭的干干净净。他开过的的拖拉机曾创下5年没有维修的记录。有时车有小毛病时,别人下班,他自己还在单位修车,说是怕影响第二天的正常工作。因人手不够,他都是一个人开两台车。有时他看见垃圾场满了,就利用下班时间,将铲车开到山上推垃圾,每次都得用上2-3个小时,他开着他的车到底往返了多少次、清了多少垃圾人们不知道,但大家知道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他常说:我和大家不一样,我是正式工,我不当表率谁当表率,我不带头谁带头,吃点苦受点累算个啥,只要能把出海路面貌改善,苦点累点我也心甘情愿。赵志华同志将公路当做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决大部分,不管家庭中面对多少困难,都不能让他放下心中的路。2004年他大女儿身患癌症,2007年老父亲身患癌症,母亲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但他却不曾因为家庭原因请过一天的假。女儿、父亲去医院看病的事全部交给了妻子,他说:“我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