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一古代中国与希腊罗马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空定位栏目索引核心考点突破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中外关联考向命题研析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三核心考点突破排查考点史实夯实核心知识1.夏商周时期天下共主的确立(1)王位世袭制: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商朝是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2)分封制①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②对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③内容: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④作用:周王室和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边远地区得到开发,疆域扩大。考点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3)宗法制①特点:嫡长子继承,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等级森严。②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③内容:按血缘亲疏、远近确立起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及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继承制度。④作用:强化了王权,保障了贵族特权;强调血缘关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4)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5)世官制:实行世卿世禄制,选官范围限定为贵族,由贵族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2.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1)由分裂到统一争霸与兼并战争不断;宗法制、分封制原则不断遭到破坏;秦灭六国,政局由分裂渐趋统一。(2)封建制度确立,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奴隶制度逐步废除,封建制度逐步确立。(1)地方单位:封国→郡县。(2)地方基础:血缘→地域。(3)行政特点:分权→集权。(4)官员身份:贵族→官僚。(5)产生方式:世袭→任命。(6)选官标准:血缘→才能。(7)任职时间:终身→任期。(8)经济来源:封邑→俸禄。(9)高度集权:没有→实现。(10)历史影响:造成割据→巩固统一。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周秦之际政治发展趋向重点深化1.(2017·全国课标文综Ⅰ卷)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解析答案针对训练2.(2018·云南省马关县高三月考)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B.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C.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解析答案3.(2018·临沂三模)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然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乃传子法之精髓,当时虽未必有此语,固已用此意矣。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这表明A.宗法传子有利于社会的稳定B.贵族统治有利于政治垄断C.立嫡以长加强了对地方控制D.宗法制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员√解析答案1.秦朝(1)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皇位世袭。(2)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三者相互配合牵制,便于皇帝集权。2.汉朝中朝:汉武帝时重用身边的侍从建立中朝,与原来的三公九卿合称中外朝,削弱相权。考点二古代中国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3.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既分工明确,又相互牵制,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4.宋朝二府三司制:二府指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5.元朝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6.明朝(1)废丞相:明太祖废丞相,亲掌六部,设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2)内阁:明成祖设立,它是皇帝的内侍机构,皇权加强。7.清朝(1)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初国家大事的决策机构。(2)南书房:康熙时为了对抗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3)军机处: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在古代中国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消灭。削弱相权的主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