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导入新课人们往往把朝阳写得很美,而把落日写得很悲凉。实际上,早晨旭日东升,朝霞绚烂;傍晚夕阳西下,晚霞绮丽。两者都是很美的,落日甚至比朝阳更有一些我们不了解的奇特之处。奇特在哪里呢?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奇特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落日的幻觉》。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长河落日圆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顺序、方法等。2、学习阅读科普说明文,了解相关的光学知识,让学生能够说出落日的幻觉的科学依据。过程与方法:掌握语言品析的一般方法。理解说明中的描写的作用,学会筛选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意识。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1、落日各种幻觉产生的原因。2、品析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分析本文(事理性说明文)的顺序。3、利用课内外知识分析“落日变大”的原因。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黄天祥,京报集团高级记者、专职阅评员;中国科普记协会长;全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北京科技记协理事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读组成员。读准字音读准字音幻觉()吟咏()绮丽()殷红()衰减()蔚蓝()坠落()暗弧()尘埃()镶上()绚丽()日薄西山()气息奄奄()huànyínqǐyānshuāiwèizhuìhúāixiāngxuànbóyǎn幻觉:吟咏:绮丽:绚丽:殷红:变化多端: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的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带黑的红色。变化多种多样。端,方面、项目。灿烂美丽。词语解释词语解释整体感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介绍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一篇事理说明文。第一部分(1—3):从日常生活写起,引用古诗文,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引起下文。第二部分(4—7):全文的重点,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落日的幻觉幻觉(描写)原因(说明)太阳变大仪器证明没变大颜色深黄、殷红光线散射、波光长短太阳变扁光线折射暗弧与亮弧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紫光人眼叠合效应现象———————本质(逻辑顺序)课文讲解课文讲解1、开头引用古诗文有什么作用?(推测人们的心理)“大都”有何表达作用?“大都”表示大多数,说明这些景象大多数是幻觉,小部分不是幻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第2段用了什么写法?总—分写法,第一句是总写。3、第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4、第3段告诉了我们落日时哪些景象?太阳好象变大了,而且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太阳的外形好象变扁了;有云有晚霞,无云有暗弧、亮弧。5、第4段说明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落日颜色深黄、殷红的原因。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6、第5段说明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落日时光彩现象背后的原理。作诠释。7、第6段说明了什么内容?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太阳变扁的科学原理。列数字。8、第7段说明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为什么用这些说明方法?太阳并不是真的变大。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6、第4—7段写了什么内容?说明了产生幻觉的原因。7、第4—7段是怎样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的?第4段:落日颜色深黄、殷红,是因为日落时大气层增厚,而波光较短的黄色和红色光则具有较强的穿透力。这是光线散射原理。第5段:暗弧和亮弧的产生,既有光线散射原理,同时也是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高层和低层密度不同,从而造成了光线的暗和亮;而美丽的紫光,则是人眼的叠合效应造成的。第6段:日落时肉眼看见的太阳是扁的,这是光线折射原理。第7段:说明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很多。这一段没有说明原理,而是用仪器观察以及实际生活中的照相证明,所谓变大其实也是一种幻觉,而不是太阳真的变大了。文章说明部分的顺序,既照顾了第二段的描写顺序,同时也考虑到科学原理的复杂与简单,所以是从颜色以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以及大小。主要遵循的是逻辑顺序。8、这4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疑难解析疑难解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