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年林场国有林地回收工作之我见VIP免费

2024年林场国有林地回收工作之我见_第1页
2024年林场国有林地回收工作之我见_第2页
林场国有林地回收工作之我见林场国有林地回收工作之我见20XX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公布实施指出: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为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和退耕还林政策,林场对国有林地回收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工作中举步为艰,阻力重重,一部分流失的土地收不回来,退耕还林工作也进展缓慢,生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护。本人在林场工作多年,拟对林场国有林地回收工作谈谈一点个人的见解和看法,以期引玉之效。一、国有林地流失的主要方式造成国有林地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策失误所造成的,有管理失误造成的,也有人为造成的,但不外乎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肆意开垦,破坏林地现状和用途。这种方式自林场成立初期表现得最为突出和普遍,但在法律政策日渐完善和管理力度日益加强的今天,这种方式已经形不成气候,其破坏力和影响力开始慢慢下降。二是圈地蚕食,变公为私。这种方式可视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其主要表现为,林区群众先是在林地里或有争议的林地里搭建看似无关紧要的棚子、低矮房等建筑物,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棚子变楼房、荒地变阳台、变猪栏、变菜园……,这种渐进的方式一般让人不易觉察也容易令人“接受”,但一经出现,却往往是最难处理的。三是采用隐蔽的“拉锯战术”,通过“烧、砍、拔”和“牧马放羊”等方式破坏森林植被和新造林地,变林地为荒山荒地,使林地管理部门事实上对该片林地失去“控制权”。四是群体采用极富破坏力的方式公然与林业管理部门作对,集体参与破坏活动。这种群体事件一旦出现,则群众情绪将比较激化,影响比较巨大,危及林区的和谐与稳定,往往会惊动第1页共4页到各级部门,虽最终事态可以抑止,但日后将不能正常对林地生产实施有效管理和组织,形成林区的“死角”。上述两种方式,如今已在林场国有林地流失中占据了主要位置。二、林地回收工作的难点分析林业系统圈内有一句话,叫“国有林地流失容易回收难”,一语道出了国有林地回收工作的“难”。林地回收工作涉及林场、政府、集体、个人等方方面面,处理不慎,全盘皆输。林地回收的“难”就难在于:一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与有限的生产生活用地存在长久的矛盾。现在农村普遍以种养为最基本的生产方式,种养的根基在于土地,土地的数量和分配总是有定量的,而靠科技提高单位生产量目前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且相当有限,“民以食为天”,老百姓总要穿衣吃饭,生产用地不够他们就盲目地以身试法。二是林场的行政管辖权属于当地政府,与林场的林地管理权存在重叠,有些林场甚至直属于当地政府,林地管理与政府行为存在一定的矛盾。所以,国有林地流失回收具有极强的政策性,涉及面广,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回收问题就难以实现。其原因在于,于公而言,现在国家提倡和谐社会,讲求稳定胜过一切,于私而言,政府官员的政绩与选举与民众有相当大的联系,政府行为中难免有“你好我好大家”的做法。三是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得到提高,钻法律空子的案例屡见不鲜,林区群众知道国家对集体事件的处理相当谨慎,是以他们常以群体事件出现,使执法部门和人员有所顾忌。四是历史遗留问题,国家解放后,农村实行“责任地”,将土地承包到户,但在落实的过程中,未能以严肃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划定四至界,“农林混居”,界线模糊,有的甚至公然将国有林地向农民发放“土地使用证”或“林权证”,为以后出现的“争议林”、“争议地”埋下了无穷后患。三、林地回收工作的对策“三赢”是解决林地回收工作的根本,缺一不可。所谓“三赢”是指林场、政府、群众的“三赢”,唯有实现三方面合作共赢,才是林地回收工作的长远大计。对于如何实现“三第2页共4页赢”,本文拟提出以下三个方面供参考。首先,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与有限的生产生活用地这对矛盾一天不解决,就不能算是国有土地顺利回收。事实上,症结与矛盾一并存在,矛盾一天不解决,症结也一天不消失。解决这样的...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