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修改版)新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三、基本理念的变化四、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五、“双基”变“四基”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七、课程内容的变化八、实施建议的变化新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2011年版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二、关于数学观的变化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三、基本理念的变化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01年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2011年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四、课程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两句话);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几个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五、“双基”变“四基”2001年版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011年版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六、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七、课程内容和目标的变化更加注意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1、在数与代数领域的第一学段:增加了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3、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把在方格子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对称图形的要求放到第二学段,去掉了原来的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图形的对称图形。2、第一阶段只学习面积单位厘米²,分米²、米²,把原来的公顷和平方千米放到第二学段学习。七、课程内容和目标的变化5、只需掌握图形在方格纸上的平移和旋转,如平移只要求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6、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感受数据蕴含的信息。4、在图形与位置中:原来是给定一个方向,判断7个方向,现在改为判断3个方向,只需知道有东南,东北等其他4个方向就可以了,并且省去了看简单线路图的要求。8、取消第二学段中位数和众数的学习,只保留平均数的学习。对统计的要求略有降低,如原来的预测和误导。7、取消了第一学段概率的学习(不确定),把它整合到第二学段学习——随机现象。降低了原来对可能性大小设计游戏方案的要求。9、综合与实践领域的要求更加明确和具有可操作性。七、课程内容和目标的变化八、实施建议的变化不再分学段阐述,而是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