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名曲——《高山流水》朗读课文,注意停顿朗读课文,注意停顿伯牙伯牙//绝弦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解题解题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伯牙绝弦,讲的是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伯牙绝弦,讲的是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春秋战国时期的事。春秋战国时期的俞伯牙俞伯牙与与钟子期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俞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后来钟子期因“知音”一词的由来。后来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再弹琴了。再弹琴了。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伯牙:姓俞,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被人尊为“琴仙”。钟子期:姓钟,名徽,字子期。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伯牙探亲回国时,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正巧遇见,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因兴趣相投,两人就成了至交。翻译课文翻译课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翻译课文。同桌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翻译课文。同桌互相翻译给对方听,找出不理解的词互相翻译给对方听,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向老师请教。语或句子,向老师请教。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善于,擅长。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想到。“善哉”,太好了。“峨峨”,高。“兮”,啊。“若”,好像。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说:“太好了!简直就像高大的泰山啊!”翻译课文: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江河!”““洋洋”,广大。洋洋”,广大。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妙极了!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所念”,所想到的。“得”,懂得。所念”,所想到的。“得”,懂得。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地道出他的心意。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终身不复鼓。““谓”,觉得。“知音”,理解自己心意、谓”,觉得。“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破琴”,把琴摔碎。有共同语言的人。“破琴”,把琴摔碎。“复”,再,重新。“复”,再,重新。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知音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了,于是,他把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了。问题问题思考一思考一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期是伯牙的知音?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你会怎么赞叹?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暮雨……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问题问题思考二思考二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