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考诗歌鉴赏VIP免费

高考诗歌鉴赏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_第3页
意象、意境、意趣——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新动向一、意象——鉴赏古典诗歌的入场券意象——鉴赏古典诗歌的入场券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形象,即“意象”。诗歌之所以使我们感动,就在于诗歌的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想象的情感世界,就在于我们进入一个个诗人用心灵为我们构建的精神家园。意象——鉴赏古典诗歌的入场券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情感;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所包含的旨趣、情调、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高考链接: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杜鹃,又名子规、杜宇、蜀鸟,是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传说蜀王杜宇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它的叫声被人模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中的杜鹃也就常常用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起句写即日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忆秦娥(宋)贺铸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鹃鸟在凄厉地鸣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亲人,伤心欲绝。词人通过描写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乡思。又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宋人王令《送春》)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指要:古人认为杜鹃的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因而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人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二、意境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意境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意境指诗歌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或自然景色)与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境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意境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诗人营造意境的方法,或触景生情,或缘情写景,或寄情于景,或情景交融,领会了诗歌营造的意境就如同拿到了一把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高考链接: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首联,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颔联紧扣首句,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自己,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作者运...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精华资料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量教育教学资料

最新文章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