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游戏是一种以主动、愉快为特征的活动,它是在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展开的,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游戏的过程是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幼儿认识周围环境,掌握社会文化历史经验的过程。因此应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使幼儿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由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提升游戏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独特价值与意义,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将游戏作为一门主课,将玩具当作教科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社会、了解生活、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增进才能、强壮体魄,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一游戏的基本特征及作为幼儿教育基本活动的必然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众多儿童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形成这样的共识:游戏具有教育的价值。在幼儿园众多的活动中,很多游戏都贯穿于语言、音乐、计算、美术、体育和日常生活等之中。幼儿通过各种游戏获得知识,受到教育。游戏之所以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因为游戏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需要。游戏又使幼儿的各种需要得到了满足,其中包括好奇心、求知欲的满足,由此带来的快乐作为强化使幼儿对游戏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如此循环往复,游戏就成为幼儿稳定的兴趣,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是由儿童自发、自主、自选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能带给儿童快乐,能满足儿童需要的活动。幼儿园的游戏己不同于日常生活中那完全自发的自然游戏,因为幼儿园的环境是教师按照教育目标特意创设的一种秩序化了的环境,富含有自觉的教育性。教师必须要掌握自己班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班幼儿的游戏,游戏难度的选择要适中,做到使幼儿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和提高为宜。幼儿园对不同年龄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小班的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差,观察力弱,因此教师在进行指导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具体一点,语言明确一点。而对于中班大班的幼儿则可以在游戏中提出高一点的要求,相应加大游戏的难度,使其在游戏中能够得到提高。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由发挥其想象力,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质材料进行制作自己所需要的玩具。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加以贯穿,体现了游戏的作用,采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指导,游戏的教育价值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游戏的基础上得以实现。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学习,获得经验,学会与人交往。在幼儿游戏中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通过制定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幼儿开展游戏,充分利用游戏的教育作用,减少指导的盲目性。教师的指导应依赖于对幼儿游戏的观察,运用观察法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做出适当的指导,并制定计划和做记录,以保证幼儿能较好地开展游戏。游戏活动是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主体性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按照自己的主体意愿,选择游戏伙伴、内容,决定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即自己决定玩法、和谁玩,以及怎么玩。教师适时适宜的帮助与指导,可以扩展与丰富幼儿语言,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教师组织游戏时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区别对待,不可忽视幼儿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游戏的愉快体验对幼儿身体健康发展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幼儿游戏可以保障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促进身体的发展。游戏使幼儿身体的各种器官得到活动,有的是运动量大的,有的是运动量小的;有的是全身活动,有的是局部运动;有的锻炼大肌肉,有的锻炼小肌肉。这些游戏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成熟,锻炼幼儿的运动技能和技巧,还有利于幼儿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在平时的教学中,游戏就是幼儿锻炼身体的主要方式。游戏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