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郭沫若郭沫若(1892~1978):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郭开贞.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心仍系国。楚国被攻后,自投汩罗江而死。。屈原屈原全剧分为五幕“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背景介绍•《屈原》写于1942年1月,时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又消极抗日,掀起反共高潮,大肆捕杀中国共产党人,“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于是,针对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了《屈原》,用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慨。作者曾说:“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在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序俄文译本史剧〈屈原〉》)剧中,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和邪恶,爱国和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检查预习情况,注意读准以下字音睥睨pìnì波澜lán发泄xiè鞺鞺鞳鞳tāngtà污秽huì稽首qǐ迸射bèng罪孽niè脚镣liào咆哮páoxiào眩目xuàn贮立zhù木梗gěng驰骋chíchěng虐待nüè雷霆tíng徘徊páihuái忏悔chàn郢yǐng雷电颂读课文,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概括全文表达的思想内容。风雷电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洞庭湖、东海、长江无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土偶木梗形象土偶木梗形象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的小岛A.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E.象征人民群众;C.指坚定的信念;D.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委婉曲折含蓄委婉曲折含蓄,,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形象可感可感22、象征手、象征手法法B.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作用:11、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明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细读课文,合作研讨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精神的人。22、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1、此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此文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内心独白想像奇特,联想丰富,气势宏伟,表现作者浪漫主义的激情。2、运用用象征的手法,将作者难以言表的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3、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呼告、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感情色彩。4、多用短句,表达激烈的情感,急促的语气,体会屈原忧国忧民,英勇无畏的伟大精神。自选角度赏析精彩片段或句子(可从以下几方面选角度)指出下列各句所用到的修辞方法。(1)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比喻)(2)你劈吧,劈吧,劈吧!(反复)(3)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排比)(4)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夸张)(反问)(5)“风”“雷”“电”象征了(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课堂练习课堂小结《雷电颂》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是全剧的灵魂和高潮。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而且异常鲜明地凸显全剧的主题。最后,让我们在《橘颂》的歌声中,感受屈原的人生抱负,体会全剧“不屈不挠,为真理斗到尽头”的主题。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相关习题2、针对本课内容自行设计作业(文学常识、生字词、主要内容分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