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中高年级班级读书交流会儿童阅读推广人岳乃红老师对“读书会”下过这样的定义:所谓“读书会”是一个自主、合作、分享的非正式团体,通过成员阅读共同的材料,分享心得与讨论观点,以吸收新的知识,激发新的思考,进而促使精神、生命高质量地成长。班级读书交流会,则是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共读一本书后开展讨论和对话,培养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认识,习得阅读方法,激荡阅读情感。这一课型一般适用于中高年级。那么如何上好班级读书交流会呢?一、注重书籍选择1.从单一走向广泛。一般的读书交流会,教师推荐的都是儿童文学类的书籍,如《我要做好孩子》《鼹鼠的月亮河》《青铜葵花》《时代广场的蟋蟀》《小王子》《追踪小绿人》《今天我是升旗手》等。不可否认,这些儿童文学作品都是中外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会对学生的文学和精神产生有益的影响。但是这种过分突出文学性阅读势必会造成学生课外阅读单一化倾向,因此,教师向学生除了推荐文学类的书籍外,还要推荐《宇宙奥秘》《海底两万里》之类的科普读物,或者是《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之类的哲学故事、寓言等不同文体的读物,培养学生博览群书的习惯和综合性阅读能力。2.从指定包办走向自主选择。读书交流会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拓展阅读,大量阅读。因此,读书交流会所选用的阅读材料同语文课中的课文是完全不同的。语文课中的课文是选定教材,而读书交流会的阅读材料的选择应以学生为主。但是现在的读书交流会,阅读材料很多是教师指定的,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阅读能力而选定的,教师全权包办代替,学生难以自主选择。教师推荐的书是好书,但有的学生往往就是不喜欢。孩子不喜欢,其阅读兴趣就减弱,读书交流会实效就会大打折扣。王林博士一直强调“儿童本位,兴趣优先”,学生喜欢看荒诞不经的滑稽故事,喜欢看充满幻想的科幻小说,喜欢看情节紧张的侦探小说,都是很正常的,他们就在这样的阅读中一点点长大。教师用不着刻意回避这类书籍,而应在尊重大多数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适当引领,确定班级读书会的阅读材料。通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学会选择性地阅读与吸纳,从而形成他们特有的读书风格。二、精心设定话题班级读书交流会中的讨论是核心环节,讨论效果取决于话题的设定是否合适。1.话题的设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学习能力。教师习惯了在课文教学中提问题,也习惯于在读书交流会中抛出话题,但是话题的设定并不是教师的专利,教师抛出的话题学生未必积极响应。如金波先生的《追踪小绿人》,作品围绕“小绿人”这个可爱的童话形象,展开生动而有悬念的故事,颂扬童心的可贵,很适合中年级学生阅读。但是,如果教师先让学生回忆故事发生在哪里,那是个怎样的园子,然后就直截了当地让学生讲讲那是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肯定回答不上来。因为这个故事情节比较复杂,三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足够的概括能力把故事内容浓缩并表达。如果换个角度,让学生设计话题,情况往往大不一样:读了《追踪小绿人》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来说。学生的感受各种各样:“神秘、有趣、生动……”,话题要使学生乐于说,善于说,使读书交流会的目的落到实处。2.话题的设计要能启发学生的多元思考。比如有位教师在上《时代广场的蟋蟀》读书交流会时是这样设计的:师生重温柴斯特奇特的经历,然后进行“人物点击”,了解作品中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兴趣爱好,接着抛出话题——“你觉得他们是真正的朋友吗?”从书中找出理由来说明。这一话题体现了两点:一是有广度。《时代广场的蟋蟀》整本书表现的是柴斯特、亨利猫与玛伽之间的感人的友情故事,他们的友情足以感动整个世纪,当然也感动着每一个学生,学生很容易从自己的记忆库中搜索到与此话题相关的故事情节,滔滔不绝与同伴互相交流共享。教师的任务则是把学生的这些阅读的“珍珠”巧妙地串起来,并且也以一个阅读者的身份在关键时刻点上几句,或让学生点头赞同,或让学生豁然开朗。二是有深度。学生先初步了解三个人的朋友关系,然后通过情节回放感受到他们的真挚友情,接着共同品读经典细节体味至真至纯的友情,最后学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