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加强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在回答他为什么可以做出科学创造时说:“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的追究问题罢了。”他甚至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二、问题及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因为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所遇到的问题和其他学科问题不太一样,其他学科的问题更多的是答案型的问题,既有一个最终的答案或说法,而信息技术学科的问题更多的是解决型问题,即我们需要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答案。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1、从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很重要。问题的发现既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也可以由观察大量的现象引起。通过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直觉思维,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中,“所见即所得”的应用软件的学习是主要的教学内容。所以“观察”这个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就变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观察能力,使学生敏于观察、善于观察,并善于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不断循环前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发现观察法、对比观察法。发现观察法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学习生活中与学科息息相关的内容,另一方面是观察自己作品的问题与不足;对比观察法主要是将自己的作品与优秀的作品进行比较,发现不足,找出问题。2、努力将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方法。而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最真实、最直接、最好的问题情境。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只有和现实生活结合才会更有意义。信息技术课中的新知识往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一方面教师应该努力挖掘这一点,使教学内容真正和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贴近,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另一方面鼓励引导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问题意识。我通常采取以下两种方式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素材尽量来自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3、通过任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通常采用的教学方法。要想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任务的设计是关键:第一:任务不应当是对每一个具体操作都提出具体要求的任务,任务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探索性,把发现问题的程序留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索。第二:任务的设计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每个学生完成的任务都有一定的个性,遇到的问题也会很有个性,这种个性的问题可能根本没有统一的答案,学生要做的是灵活自主的解决问题。第三、任务的设置要触及每个学生知识及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如果我们提出的任务过于简单,对学生来说,缺乏探索性,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失去兴趣;如果任务难度太大,以学生现有的知识及能力很难达到,学生就会失去信心、失去兴趣,所以任务的设置一定要掌握好其难度。再有,由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与能力的大小都不一样,所以对每个学生的要求也应有所差别,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探索的乐趣,又不会觉得难不可为。基于以上的认识,我进行了如下的尝试。注意任务的提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总之,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培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