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两小儿辩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道的就是知道的,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不妄说。这才是所谓的“知”。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哲人的思辨。文题解读一、自主学习:1、为下列词语注音莒父______輗______軏______彫_______jǔfǔníyuèdiāo2、为下列加线词语释义(1)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知也:_________智(3)更也:____________。(4)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________。(5)人能弘道:____________。(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__________、__________。(7)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通“汝”,你事物的道理这改变掩饰扩大、光大自身、自己远离河停止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1)诲女知之乎______通______。(2)如日月之食焉_______通________。(3)无欲速_______通_______。(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______通_____。4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而不改,是谓过矣!((33)其何以行之哉?)其何以行之哉?5、指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知之为知之为____________子夏为莒父宰为____________(2)过而不改而____________人而无信而____________女汝食蚀无毋彫凋判断句判断句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表判断,是动词,担任表转折,却表转折,却6、名句默写(1)知之为知之,_____,是知也。(2)_____,是谓过矣。(3)人能弘道,____。(4)_________,则远怨矣!(5)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6)______,______。大车无輗,小车无軏,_________。(7)岁寒,___________。(8)逝者如斯夫,______!不知为不知过而不改非道弘人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而信不知其可也其可以行之哉?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不舍昼夜二、翻译1-12则语录,并探究研讨每则语录的思想内容。(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翻译重点:①诲:教导;②女通汝(rǔ)你;③为:表判断,相当于"是"④知1:明白;知2:知道;知3:通智,智慧,明智.⑤是:指示代词,"这".翻译:孔子说:“仲由,我教你的你懂了吗?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知之为知之不知网络知一、不要强不知以为知,人生有涯而知识无涯,不知道是正常的,不知道却要装知道就可能闹笑话;二、装知道就会关上学习求知的大门,老老实实承认不知道就有了求知的动力;三、要分清知道的与不知道的,知道的不需要过分重复学习,不知道的才是学习研究的重点。(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翻译重点:①如之何:古代汉语中的固定形式,意为“怎么办”或“怎么”;②末如之何:也作无如之何;末:无;拿他没有办法;③也已矣:常放在句末,表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了”。翻译:孔子说:“不念叨'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了."(我拿他也没有办法)一是要正视问题,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就要想办法,不能应付搪塞,只有正视问题的人,才会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别人对他才能提供具体的帮助。二是在学习求知的过程中,只有自己不断动脑子,老师对他才有用,如果自己不提出问题,不思考问题,老师对他来说,其作用就不大。(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重点翻译:过:名词作动词,犯过错。而:表转折,却是:这翻译: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一是每个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