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理解廖小梅(语文教育2班45)新课程改革要求,要培养学生得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一、“自主性”适应课堂教学目标。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在阅读教学的认知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也会随时参与并不断变化。积极的情感会对学习起到推动的作用,而消极的情感会对学习起到抑制作用。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投入学习当中来,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阅读课堂上,许多学生不愿意说,不愿意读,不主动问,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碍:怕读得不好、说得不好,同学看不起,老师指责批评。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互相交流、互相启发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意见,而这些意见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这是很正常的事情。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的同学想错说错时,要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后进生,不仅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还肯定他们发言、朗读中的点滴优点及进步,消除学生的低下感、自卑感,以使许多学生逐渐消除心理障碍,敢于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1、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来自于教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了心理障碍后,就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比如,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以具体情境帮助体会课文中的情趣、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开展学习竞赛、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师生角色互换、以教师之情激发学生之情、运用多种教学媒体,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的良好手段。例如在学习朱自清《春》一文时,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想想课文中提到了那些美景?美在哪里?作者是如何变现这种美的?简单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大,同时,通过积极大胆的讨论,也进一步地理解了课文的意思。又如在讲读朱自清《背影》这一课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父母送自己上学或者与自己分别时的情境与感受,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文章所体现出的情韵。2、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以致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要想改变现状,我们就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掌握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要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要实施启发式教学,想办法让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居于主动地位。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提出来,首先由学生共同讨论解决,在此基础上老师做一定的引导,帮助解决。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时,要教给学生方法。当然老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只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只要老师能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探索到很多学习提高阅读水平的技巧的。不管学生用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学习,只要能够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就是好的。学习方法灵活多样这正是我们所期待的理想的教育效果。在阅读教学中要和学生一起不断总结,寻找文章阅读的最佳突破口。例如在学习朱自清《春》这一文章时,教师应首先教授学习方法,让学生领略文章里的春景,体味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其次应教授学生文章里的写作手法,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仿写散文,以真正达到学生能力的养成的目标。二、“合作性”顺应学生个性心理发展。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达到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交流、互动。在当代社会的应试教育下,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注重标准答案,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在这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因此,学生的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