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庐县富春高级中学高二历史《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学案一【学习目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学习重点: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和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学习难点: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二【自主学习】(一)、“贞观之治”的出现1、含义:唐太宗在位期间,他使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出现。2、原因(1)吸取。(2)选贤任能,虚怀纳谏:①唐太宗选官不拘一格,任用太子谋士。②用人扬长避短,提拔和为左右仆射。(3)实行政策,不夺农时,推行,轻徭薄赋,反复强调“”的思想。(4)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5)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制,提高地位。(二)、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1、背景:(1)唐朝初年,边境不稳。2、措施:(1)武力讨伐,随后采取“”的策略。(2)加强管理:①在东突厥设,以突厥首领为都督。②在西突厥设,管辖西域地区。(3)册封首领:630年,西北各族首领请尊唐太宗为“”。(4)和亲:唐太宗派入藏与和亲。(三)、开放的对外政策1、政策(1)积极开放的政策:交往的范围广,有亚洲、非洲地区的许多国家。设置了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2)宽容的宗教政策:经典大量传入中国,并被译为汉文,到天竺取佛经。景教、回教、摩尼教传入中国。朝鲜、日本僧人到唐都游学。2、作用(1)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2)使朝鲜、日本等国家得到发展,加快了日本的进程。三【探究深化】【合作探究】请你评价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四【巩固练习】1、下列制度中,在唐太宗时期沿用或完善的有①三省六部制②均田制③租庸调制④科举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④2、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者有道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A认识到君民是互为因果关系的B认真总结了前代灭亡的教训C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D看到了人民的伟大力量3、史载唐太宗时曾经有人请修复长城,唐太宗一笑置之,曰:“安民劳事”对这一史实理解正确的是A唐初国力强盛,有能力用武力击败少数民族的进攻B唐初北方无边患,长城已失去防御作用C唐太宗重视经济发展,不愿浪费人力物力D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边境少数民族归附中央4、“贞观之治”出现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A推动封建文化向高峰发展B促进了民族融合C为唐朝盛世局面奠定了基础D有利于社会稳定5、被漠南、漠北的各少数民族首领称为“天可汗”的是A秦始皇B唐太宗C康熙D乾隆6、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起的叙述正确的是A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B促进了吐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C唐与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D松赞干布归附唐朝7、唐太宗时期,与唐朝形成“翁婿”关系,加强了民族融和的少数民族是A.回纥B.西突厥C.薛延陀D.吐蕃8、唐朝时期,周边国家中,大量吸收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封建化进程的是A.高丽B.百济C.新罗D.日本10、阅读下列材料(14分)(贞观四年,就如何处理东突厥的政策问题,唐太宗与君臣进行了一番争论)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兖、豫之间,分其种落,散居州县教之耕织,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突厥虽云一国,然其种类区分各有酋帅,今宜因其离散,各即本部署为君长,不相存属。过分则弱而宜制势敌则难相吞灭,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国。仍请于定襄都护府为其节度使。此安边之策也。”温彦博以为“徙之于河南兖、豫之间,则乘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翻地载,靡有所遗,今突厥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沉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欲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仪,数年以后悉为吾民,选其酋长,使入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上戒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