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课标要求]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一、重要的历史转折1.历史背景(1)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结束,但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继续延续毛泽东晚年的“左”倾错误。(2)中国政治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2.十一届三中全会(1)主要内容①政治: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②思想: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③组织: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④经济:对内搞活,对外开放。(2)意义: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转折。[温馨提示]“文化大革命”结束,并不等于“左”倾错误也结束了,“两个凡是”的实质仍然是坚持“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是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表现。二、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创立(1)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邓小平总结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3)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2)三个“有利于”。(3)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一国两制”理论。(6)中共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7)1992年南方谈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8)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9)中共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列入党章。[易错警示]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标志是“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而不是中共十五大。但中共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背景: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2.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发展过程(1)提出:2000年2月,江泽民第一次做出完整阐述。(2)地位确立: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4.意义(1)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2)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3)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南。四、科学发展观1.发展过程(1)2003年7月,胡锦涛首次提出。(2)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3)2007年10月,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的报告中,进行了进一步阐述。2.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意义(1)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3)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升华,它促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迈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温馨提示]“以人为本”强调发展要以人为中心,注意发展中的人文关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人”不是少数人,而是全体人民,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主题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和指导意义1.历史条件(1)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的变化。(2)理论依据: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3)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积累的经验。(4)历史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