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商鞅变法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学案新人教版选修1清单一变法的主观条件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早年立志出生于卫国,热衷于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2.弃魏投秦秦孝公求贤若渴,商鞅提出了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受到重用,主持变法。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总能把自己的命运和社会进步发展紧紧连在一起,推动社会进程的加速发展。商鞅变法,符合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清单二经济措施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1.“为田开阡陌封疆”,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农民努力耕织,限制工商业。3.统一度量衡,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统一度量衡是在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赋税制和俸禄制的统一,为人们从事经济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清单三军事、政治及其它措施奖励军功、加强集权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争取兼并战争的主动权。2.措施(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2)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4)普遍推行县制,在全国设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县令进行管理,加强中央集权。(5)“燔诗书而明法令”,根据李悝的《法经》,制订秦律,用法律形式把各项改革内容固定下来。(6)改革社会风尚习俗,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商鞅“燔诗书”的文化高压政策,符合法家思想的主张,在当时一定程度上具有维护秦国统治的作用。但它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探究点一商鞅变法的内容[史料探究]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是摧毁秦国贵族领主这一利益集团的世袭制……他说“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又说“制度时,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改革他认为不合时宜的旧制度,从而进行制度创新。——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为贯彻其“基本精神”在秦国进行的制度创新。[答案]创新: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实行军功爵制;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制。材料二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人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爵位一级、田宅一处和仆人数个。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2)材料反映了商鞅的哪一项变法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影响?[答案]措施:军功授爵制度。影响: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结论形成]商鞅变法对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体现1.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增加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势力。2.“废分封,行县制”。是向建立中央集权制度迈出的重要一步,是打破“封国”、巩固新的土地所有制的政治保障。3.“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既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又满足了地主阶级的经济要求。4.“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探究点二商鞅变法的特点[史料探究]材料一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作为各国变法中最为全面、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1)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特点。[答案]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成效大。材料二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并不起源于秦国……但是各国的变法运动或者持续时间不长,或者因为支持变法的君主去世而失败,或者影响有限,或者深度不够。……只有商鞅的变法取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商鞅变法所推行的政策措施,精神实质上是和秦国的文化传统相一致的。——彭安玉《论商鞅变法对秦文化传统的顺应与整合》(2)根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原因。[答案]原因:变法措施得到长期坚持;统治者长久支持;改革内容全面彻底;符合秦国国情(文化传统)。[结论形成]商鞅变法的特点(1)全面性:涉及政治、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