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复习学案No.2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一、新中国的建立1、准备: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事宜。2、开国大典:1949.10.13、性质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唯一的合法政府。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4、意义:A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B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C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D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目的:为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以替代临时宪法《共同纲领》。2、内容:A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B分为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和首都等四章。3、性质:1954年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意义:A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成果B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C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D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发展历程:A1954年宪法确立B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趋于停顿C文革时名存实亡D新时期恢复发展。2、人民代表产生:全国人民普选,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3、意义:A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B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C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基础: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础。2、指导思想:“长期共存,互相监督”3、主要形式:政治协商4、基本组织:政治协商会议5、职能的变化:建国初,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后成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6、意义:A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B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2、法律保障:《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宪法更明确规定。3、自治区的建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4、意义:A加强了民族团结B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新中国政治的三大特色:A人民代表大会制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22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的破坏1、原因:A根本:“左”倾错误B直接: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2、危害:“文化大革命”是对民主与法制的野蛮践踏,使国家民主政治严重倒退A在全国性无政府状态下,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任何保障;B随着“全面夺权”的展开,全国社会极端混乱;C国家的政治制度、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D中共各级组织遭到破坏,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1、历史转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全面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2、表现:A首要环节:在当时中央组织部部长胡耀邦德主持下,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B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了基层政治和基层民主建设C加快法制建设:颁布了1982年宪法,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D法制化建设:①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②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的新时期。三、基层民主选举1、地位: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2、概况:建国初,村委会、居委会干部都是由上级政府任命的A198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B1998年11月,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3、核心(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4、意义:中国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正得到进一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