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课堂互动学案人民版选修1三点剖析一、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行第一次变法。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第一,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这项措施在秦国建立起了比较严密的法律体系,同时,将百姓按照什伍体系编制起来,这为以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兵役以及进行统治创造了条件,并在秦国建立起了基层管理体制。第二,鼓励小农生产,崇本抑末。商鞅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这便是封建政治的经济基础。崇本抑末的政策对当时秦国的富国强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奠定了中国此后一千多年对商业发展抑制的总体趋势,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第三,奖励军功,按军功规定给予名位的标准。“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对秦国的世卿世禄制度以及宗族势力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从而避免了宗族贵族长期把持政权的现象,此外还引进了大批的人才,扩大了秦国的统治基础。公元前350年,商鞅进行了第二次变法,这次变法是在第一次变法的基础上对政治、经济更进一步的改革。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废除井田制,“开阡陌封疆”。通过这个法令,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允许百姓自由买卖土地,并用法令的形式保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第二,推行县制。将全国的政权、兵权都加以集中,建立了君主专制的统一的封建政治体制,巩固了封建统治,发展了地主经济。第三,统一度量衡。这对秦国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四,迁都咸阳,修建宫殿。第五,改良社会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秦国地处西部,在其统治范围内有不少西南、西北的少数民族,商鞅依照中原地区的风俗、风尚进行改革,不仅促进了秦国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同时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国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拓展延伸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秦国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国内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容易受到秦国君民的认可;统治者如秦孝公向全国下“求贤令”;同时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所有这些因素,都为秦国推行比较彻底的改革创造了条件。学以致用【例1】判断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最主要的依据是()A.废井田,开阡陌B.废除特权,奖励耕战C.建立县制D.编制户口,推行什伍制解析: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考查史论结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决定一场变革的性质和彻底性的是对经济基础的变革,经济基础指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土地所有权又是生产关系的核心。题目中A项是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答案:A变式提升1.据《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下列商鞅变法措施与之有因果关系的是()①废井田,开阡陌②奖励军功,按功授爵③实行连坐之法④重农抑商,奖励耕织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解析:此题考查对各项措施执行效果的理解能力。由于②故“勇于公战”,由于③故“怯于私斗”。答案:C变式提升2.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弄清材料的主旨:“奖励耕织”。商鞅变法“奖励耕织”的意图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以便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据以上分析,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项。答案:B二、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风潮出现原因:①生产力的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导致上层建筑的改革,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进行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的最有效的途径。②战争的频繁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