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优化提升一、两极格局演变的过程和特点演变过程:两极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对峙局面。它形成于二战结束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宣告结束。主要特点(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对抗,界线比较分明和稳定。在美国一方是西方盟国,在苏联一方主要是东欧各国。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冷战”是美苏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遏制。两极格局是二战后特有的历史现象,对战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二、二战后苏联对外战略的变化时间领导人对外战略原因或背景与中国关系二战后初期至50年代初期斯大林揭露美国霸权政策,抵制美国扩张行为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苏联已取得的成果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赫鲁晓夫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经济的恢复取得很大成就,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中苏关系破裂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勃列日涅夫采取积极进攻战略,与美国争夺世界霸主地位经济差距缩小,军事上与美国形成战略平衡中苏关系恶化甚至发生武装冲突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由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国民经济军事化使苏联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国内各种社会矛中苏关系改善盾激化图一、二为二战后不同时期德国局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分别说明图一、二所示局势形成的主要原因。(2)概括指出图二所示局势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解析(1)图一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是为了惩治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图二反映的德国领土的变化与这一时期美苏两国的“冷战”对峙有关。(2)由图二可以看出德国的分裂,也说明了“冷战”的加剧。答案(1)图一:二战后,为根除德国法西斯主义,分割战后利益,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决定,英、法、美、苏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实行分区占领。图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日益尖锐,美、英、法合并占领区,与苏占区对峙。(2)导致德国分裂;冷战加剧。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苏联红军和美英联军正从东西两面夹击德军,一步步地把战争推进到纳粹德国的本土。欧洲东线的苏联军队已在北起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之120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动反攻,其前锋已渡过奥得河,距柏林东部只有60公里。在欧洲西线,美英盟军基本上粉碎了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的最后一次反扑,兵锋直抵莱茵河西岸。法西斯德国崩溃在即,反法西斯盟国在欧洲战场的胜利指日可待。但是,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的形势却让人颇感艰难。虽然美军及其盟军从1943年5月起,就开始从北、中、南和西南太平洋等方向对日军实行逐岛争夺的反攻作战,并且通过卓有成效的作战正一步步地逼近日本本土。但在太平洋战场上已处于绝对劣势,完全陷入被动挨打局面的日军,仍和美军逐岛展开争夺,致使战事异常惨烈,双方都在漫长的岛屿争夺战中损失惨重。而在中国(国民党)大陆及东南亚的大洋上日军仍然占据着大片陆地和众多的岛屿。——《雅尔塔》(1)根据材料概括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你对雅尔塔会议的历史评价。解析(1)从“反法西斯盟国在欧洲战场的胜利指日可待”和“但在太平洋战场上已处于绝对劣势,完全陷入被动挨打局面的日军,仍和美军逐岛展开争夺”可知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二战进入最后阶段,德意日法西斯败局已定,但还需要迅速结束战争,同时安排战后世界问题。(2)结合所学知识和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可知雅尔塔会议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协调了苏联与美英之间的关系,推动了雅尔塔体制的形成,但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答案(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最后结束的阶段,德意日法西斯败局已定;需要迅速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