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1.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影响。2.难点: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评价。教材整理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导致社会生产的盲目性,超出了市场的需求。(2)具体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创造出的巨大生产力使固有的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更加突出。②美国政府奉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对市场不加干预,使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得不到缓解。(3)直接原因:股票投机过度。2.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市的崩溃。3.表现银行倒闭,企业破产,生产下降,失业剧增。4.特点(1)波及范围广: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了所有的经济部门。(2)持续时间长:长达四年。(3)破坏性大: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达2500亿美元。5.影响(1)经济破坏严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比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损失还要严重。(2)国际关系恶化: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以邻为壑、转嫁危机的办法,提高关税,实行货币贬值,加深了危机,国际关系日趋恶化。(3)引发政治危机: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68[课中思考题],思考:人们的消费能力很低,买不了那么多产品,可工厂还在不停地生产。这说明当时美国的社会生产存在什么问题?【提示】资本家为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教材整理2罗斯福新政1.背景(1)危机爆发后,胡佛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2)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届美国总统,首要任务是尽快摆脱经济危机。2.内容措施内容整顿财政金融整顿银行、统制货币、改革银行体系,恢复银行正常的信贷活动调整工业生产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承认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调节农业生产减少耕地面积和农产品产量;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以控制市场价格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通过《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举办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3.特点用国家的力量扩大消费,调整供给与需求的矛盾,缓和社会矛盾。4.影响(1)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广大的中下层民众也从新政中获得了一定的好处。(2)新政被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和活力。(3)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71[课中思考题],思考:面对危机,罗斯福所采取的措施与胡佛的措施之间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提示】最大区别在于罗斯福措施的创新和胡佛措施的保守。面对严重的危机,胡佛总统确信市场的自我调节,认为自由放任政策一定能够使国家安然渡过危机,结果使危机愈演愈烈。而罗斯福总统敢于创新,采用不同于传统理论的凯恩斯主义干预经济,结果使国家经济逐渐恢复、摆脱了经济危机。[误区警示]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罗斯福新政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引起的,不改变资本主义就不可能消除这一基本矛盾,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教材整理3凯恩斯主义1.背景(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占据主导地位。(2)经济大危机的爆发促使人们进行反思,质疑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2.内容(1)对付经济危机的办法就是扩大需求。(2)政府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发挥其重要作用,成为“看得见的手”。3.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