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辛亥革命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革命纲领及指导思想,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能力目标:培养自己的材料分析能力和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一生精力的光荣事迹,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革命先驱们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创新、与时惧进的革命的精神。教学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对辛亥革命的客观评价。预习学案:见基础训练34页“基础知识梳理”课堂教学案: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广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894----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一系列的努力。探究一辛亥革命的背景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前后,在外资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出现了一批民族工业。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搜刮巨额赔款,暂时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遂使中国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的机会,从1895年至1898年,各省商贾开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企业有70多个,涌现出大批实业家。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中国濒于“亡国灭种”的危机,统治阶级内部的改革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各自的救国主张,并付诸实践。但无论是统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改革,都因清政府的顽固不化而均遭失败。只有进行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中华民族才能得救。结合教材第一自然段及两则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探究二辛亥革命的条件结合课本P60-61内容,概括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政府进行了哪些准备?(从组织上、思想上、军事上)探究三辛亥革命的过程结合课本P61-62内容,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辛亥革命的过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探究四辛亥革命成果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阅读下列材料: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五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九条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第二十九条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第三十三条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第四十五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上册回答:(1)上述材料出自何文件?其阶级属性是什么?(2)材料中第二条、第五条、第二章体现了哪些原则?有什么进步意义?但它又隐瞒了什么本质问题?(3)第四条统治权力的分工又体现了什么思想原则?(4)材料中的哪些条款是旨在限制总统的权力的?这些规定在当时是针对谁的?它规定的政体接近近代的英、美、法、德政体中的哪一国的政体?这种政体的名称是什么?探究五评价辛亥革命有人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也有人说,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是一次失败的革命。请结合下列材料发表自己的看法。材料一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材料二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材料三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材料四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人民版高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