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难点建国初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对制定外交方针影响。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节教材分三目,叙述了四个问题:新中国诞生后为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发挥积极作用。本节课导言部分,引用了周恩来的一段话:“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点明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有着根本的区别。第一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要写了三个问题:①“二战”后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即制定外交政策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教材没有具体分析世界形势有哪些深刻变化,教师可以做简单补充说明。重点强调这一时期国际关系的最突出的特点,即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②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向全世界宣告的建交原则,这是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最明确的表示,也标志着中国外交翻开了新的一页。教材还提供了相关图片和“资料回放”──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对新中国外交政策总原则的明确规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学生阅读,强调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政策已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了。③建国初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方针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也是这一目的核心问题。课本逐条解释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含义。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为什么要制定这样的方针?然后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这些外交方针的内涵和意义。“另起炉灶”的方针,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决的是和外国(主要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一边倒”,但绝不是盲目的顺从苏联,而是指在两极格局中,新中国要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并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作坚决斗争。这三条方针都是为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而提出的,这些方针把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改造成了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第二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讲了两个问题:①新中国冲破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政策,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第一点,教材简述了美国等对中国实行遏制和孤立政策,教师可以根据情况作一些补充,回顾美国一贯的“扶蒋反共”立场。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不仅没有放弃对逃亡台湾的蒋介石政府之承认,而且拒绝承认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采取措施阻挠新中国取代国民党政府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中的代表权。1950年美国的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严重侵犯中国的领土完整与主权,威胁中国的安全。第二点,教材简述了建国第一年最突出的成就──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决定与苏联结成同盟,有利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好合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外来侵略,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建议在教学时能够展示有关图片材料。②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提出了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思想。据此,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底进一步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次年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这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此后不久,毛主席又明确提出:“应把五项原则扩展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他还说:“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50年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教材首先叙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