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总结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历程1.初步奠基(1949~1954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一大特色,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2.基本形成(1954~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这一时期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结束。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宪法里有了更明确的规定,成为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3.严重破坏(1957~1976年):这一时期,由于“左”倾错误的干扰,尤其是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间,民主党派人士遭到迫害,司法部门瘫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4.发展完善(1978年至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颁布各种法律法规,加强基层民主选举等,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发展规律总结1.一个特色: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2.两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它所确立的各项原则成为以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础。(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对该宪法又进行了修订,1999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3.三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三个发展阶段(1)1949~1966年,是形成与确立时期。(2)1966~1976年,是曲折发展时期。(3)1976年至今,是健全完善时期。三、“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1.形成(1)“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来的,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周恩来曾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实际上是“一国两制”思想的雏形。(2)1981年9月,叶剑英委员长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后来成为“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3)20世纪80年代以后,邓小平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的含义,“一国两制”理论逐渐形成。(4)1982年宪法“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1984年,“一国两制”的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2.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3.内容(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2)“一国”是“两制”的基础,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3)“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但不是“完全自治”。特别行政区的外交和国防事务仍属中央人民政府管理。例题(2015·安徽文综,17)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解题规范考点新中国的民主建设关键信息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真题解析题干材料“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说明“它”体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团结,而且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由此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