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1.统一儒士强盛董仲舒打击教化低潮正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自由发展2.D3.A答案:1.C秦朝的“焚书坑儒”使儒家学派遭到沉重的打击。2.B秦朝时期儒家思想不受重视,是因为当时封建制度刚刚确立,儒家思想无法起到打击奴隶主贵族的残余势力、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而到了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巩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的需要,而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所以选B项。3.C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主张。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儒家思想至此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4.C太学打破了大官僚大富豪垄断官位的情形,使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得到入仕的机会,故选C项。5.B注意题干的要求“根本原因”。6.(1)道是万物本源;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的辩证法思想。(2)仁、礼、仁政。(3)春秋战国——受冷落;秦朝——受打击;汉朝——受推崇,取得正统地位;汉末——权威被削弱。(4)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答案:C从材料中的“竹帛烟销”“坑灰”“山东乱”“刘项”等信息,可知正确答案是C项。2.答案:A3.答案:A在董仲舒看来,人之本性存有“善”的潜“质”,但未有“善”的体现,要使人之善的本性表现出来,就必须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来教化他们,这是“天意”。这段话的意思概括一下就是:民性本善,君权天授。4.答案:B从材料看,董仲舒的这个主张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目的是通过思想专制巩固政治统一,即加强中央集权。5.答案:B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君权神授”思想。6.答案:D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开设太学,教授儒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历史轨迹。7.答案:B8.答案:C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开创的,汉武帝实行察举制。9.答案:C10.答案:C②明显错误;科举制的确立虽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但由于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导致了中国古代专心从事科技研究的力量相对薄弱。到封建社会末期,科举制则走向了僵化的“八股取士”,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进步,故③错误,所以选C项。11.答案:(1)“仁政”。(2)“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起用了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规定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太学,确立了儒学在中央的地位;建立地方教育系统,确立了儒学在地方的独尊地位。自主广场1.思路解析:李斯建议焚烧的书籍不包括秦国官定《秦记》、秦国博士官所负责管理的文献以及医药、卜筮、种树等具有实用价值的书籍。答案:D2.思路解析:③与秦始皇“坑儒”的史实不符,故排除含③的选项,答案:B3.思路解析: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汉武帝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的需要,从而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答案:D4.思路解析:董仲舒属于儒学大师,而《诗》《书》等属于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答案:A5.思路解析:儒学属于学术思想之一,稷下学宫属于战国时期齐国的教育中心和学术中心,郡国学属于汉武帝设立的地方教育机构。答案:C6.思路解析:太学的出现是在西汉时期,但太学规模不大,东汉时期的太学生既大量增加,又具有比较强的参政意识。答案:D7.思路解析:“世官制”属于中国早期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度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是在汉武帝时期,太学制度属于教育制度。答案:C我综合我发展8.思路解析:此题实质考查秦汉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上的表现。B、D两项明显与史实不符;A项只是表面现象,不能反映本质问题。答案:C9.思路解析:此题实质考查太学建立的性质和影响。B项属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的影响。答案:B10.思路解析:解答此题时可用排除法。儒家以外各学派消亡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排除含④的选项。②的说法是正确的,故选D项。答案:D11思路解析: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及其发展状况为切入点,考查提取有效信息以及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可依据材料中“必须和英国国情融合、贯通”等信息进行归纳,第(2)问需要结合顾炎武和孙中山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其阶级属性进行分析,第(3)问应结合当前的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的改革进行思考。参考答案...